约2350字。
《杜甫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杜甫的诗风。
2、掌握诗歌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借古讽今等;
3、学会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4、学会结合作者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5、背诵。
过程与方法
诵读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讲授点拨相结合
情感与价值观
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国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忧国爱民之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难点:如何鉴赏诗歌;如何把握诗人之情感;掌握其中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一,导入: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这说的是谁? 没错,是杜甫。下面我们就来学一下杜甫的几首代表作。
二,大家看一下作者简介,注意标注红色字体的部分:“诗圣”杜甫
☆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 有《杜工部集》。其中有很多名篇,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下面我们就来学第一首 《秋兴八首(其一)》
(一)大家看一下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即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题目含义(大屏幕展示)大家知道秋兴是什么意思吗?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三)下面我们来听朗读带,注意字的读音,把握节奏。
(四)听完了录音,下面我找两个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好,下面大家齐读一下这首诗。
(五)鉴赏诗歌
1,大家根据课下注释,疏通一下文意,并思考每一句蕴含什么样的感情。一会儿我们分组来回答(强调重点的字词句以及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