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20360字。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4届高三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201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查了高中学段所学的全部内容。成语、语病、名句等基础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套试卷有创新题如第4题考查学生的诗句分析能力,又不乏趣味。文言文阅读严格按照高考设题,符合高考命题趋向。论述类文本阅读所选材料《海洋强国之路的变与不变》颇有现实意义,关注时下热点话题。文学类文本选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这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散文,对学生是一次很好地熏陶。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去哪儿了”的话题是今年的热点话题,学生肯定易于下笔。整套试卷难易适中,对高三学生来说,这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推祟 脐带qí 离间计jiàn 徇私舞弊xùn
B. 宣泄 滂沱pāng 潜意识qián 味同嚼蜡jiáo
C. 糜烂 摒弃bìng 拎不清līng 强颜欢笑qiǎng
D. 弊端 豺狼cái 乘务员chéng 虚与委蛇yí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B 解析:A项“推祟”的“祟”应为“崇”,属于形近字错用;C项“拎不清”的“拎”应为“līn”,属于方言误读;C.“豺狼”的“豺”应为“chái”属于误读。
【思路点拨】本题综合考察了普通话字音和字形的问题。做字形题时,要把字形、字音、字义(词义)结合起来识记和考虑,而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做字音题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和音近字的辨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此类字我们可通过:着眼部首,以义辨音;细微之处,审慎辨别;形近音近,审慎区分的方法来辨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若只是拾人牙慧,因袭前人言论,而不能独辟蹊径、师心自用的话,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
B. 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父亲常常扮演“严父”的角色,他们对儿女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儿女们对于父亲的教诲即使有不满,可却之不恭,也只能洗耳恭听了。
C.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D. 会祥兄取法白蕉,数年不易,探骊得珠,笔下流露出魏晋风骨,当代实不多见,已为众多名家激赏。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答案:D “探骊得珠”意为“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解析:A项,“师心自用”意为“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此处为望文生义。B项,“却之不恭” 意为“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这里属于成语的错用。C项,“并驾齐驱”意为“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这里属于成语错用。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误用,成语的误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不明成语的整体意义;如C项;②不辨成语的感情色彩;③不明成语指称对象,如B项;④不明成语细微差别,如“自食其果”与“自作自受”;⑤语意重复,搭配不当;⑥不懂语源而致误。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词人内在的心声借助内在的气韵才能将它们糅合成一件艺术品,这件精品既是咏物词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标记,又是词人悲郁情怀的凝聚、物化。
B. 建筑选址如果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保护性能。
C. 这些跨越了70余年的老教材之所以还能散发魅力,就是因为它的编写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串始终,教材中渗透着公平、正义、自由、爱与被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处处体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
D. 压岁钱逐渐变成了一种经济账,一种人情债,一种人际交往的鸡肋,却越来越与孩子的祝福、关爱等纯粹的感情无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A项,语序配不当,将“既是”“又是”后的内容对调位置。B项,中途易辙。应将“建筑选址”放到“如果”后面。D项,表意不清,在“孩子的祝福”前加“对”。
【思路点拨】完成该类题,需做好以下三步: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 ,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4.下列四句中对待“贫”的态度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
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D.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鉴赏分析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A 解析:A项意思是他人对不同富贫的家境亲疏有别的态度,其他三项都有“安贫乐道”的意思。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一些名句名篇的识记和分析,考生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