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670字。

  房山区201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12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取材于《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华性孝,士论多之                        多:赞美
  B. 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薄:攻击
  C.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逆:迎面
  D. 守仁不赴,请归省                        省:省亲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
  B.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
  C.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弃船上岸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
  D.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
  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守仁有很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很有才学,很受皇帝器重;弘治十二年,王守仁考取了进士。
  B. 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C. 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D. 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4. 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因。他的这一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3分)
  5.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格物致知”,自古至今,人们对格物致知的理解见仁见智:王守仁认为,“知”即良知,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我心中固有良知,将其推广到事物就是格物;宋代学者朱熹认为“知”是知性,包含智慧与知识,格物致知要即物穷理,达到内心的豁然领悟;而现代人一般认为格物致知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你是怎样理解“格物致知”的?请结合你的学习体验或生活感悟谈一谈。(不少于80字)(6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6.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断句。(5分)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是以填词之家,务解“传奇”二字。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脱窠臼》)
  7.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①—④题。(13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  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①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 小令中的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 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父形象。
  ②与“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所表现的意境相近的两项是(4分)
  A.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D.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E.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③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下面“链接材料”中柳宗元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5分)
  【链接材料】
  江  雪注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本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所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