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260字。

  第 四  专题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烛之武退秦师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积累整合,归纳对比。对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借助工具书,归纳整合,积累语言材料,增加感性认识。
  2. 引导学生因声求气,寻觅津梁。在归纳整合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进而把握文章的亮点所在。
  3. 引导学生涵泳品味,探究体验。深入探索文本丰富的情感意蕴,领悟其恒久的艺术魅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恰当评价历史事件及人物形象。
  资料卡片
  1. 关于《左传》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20万,超过《春秋》10倍)。《春秋》和《左传》原本各自成书,到晋代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始把两书合在一起。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婉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 背景材料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