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3040字。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90分           2015/1/3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白居易的诗,广泛流传,甚有影响。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稹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居易一生的仕途,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的诗,自少年时代便写得很好。16岁时“野火春风”之句,已成为千古名句。堪称中国古代诗歌杰作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是他35岁为周至县尉时作。该诗以民间流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加以虚构,写得有声有色,被评论家认为是唐代歌行体长诗中最好的一首。在这首诗里,他敢于批评唐玄宗的荒淫。至有“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语。后面描写两人之深情,既微有讽刺,又饱含哀怜。全诗从曲曲折折的故事中兴起层层波澜,感情充沛复杂,读之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白居易45岁时创作长诗《琵琶行》,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描写细致,音节和谐,尤其描写琵琶声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叹。这两首长诗,是白居易留给后人的无价瑰宝。
  白居易其他诗歌中,价值很高、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讽喻诗,尤以《秦中吟》《新乐府》出名。白氏在《寄唐生》诗中说他的乐府诗:“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可以说是他写《新乐府》的宣言和对《新乐府》的最好说明。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著名之作《卖炭翁》《杜陵叟》《缭绫》《新丰折臂翁》等,即为《新乐府》中篇章。每首诗都有明确而强烈的中心思想,即序中所明言的“苦宫市也”“伤农夫之困也”“贪女工之劳也”“戒边功也”“忧蚕桑之费也”“念寒隽也”“戒求仙也”“刺佛寺浸多也”“疾贪吏也”等,鞭挞、讽刺,辞激情真,毫不留情,乃至大声疾呼。这些诗篇爱憎分明,是作者心迹的真实表露。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事核而实”,宣称自己写的都是真实事件,更表现了一个中青年诗人扶正疾邪的战斗精神。在诗风上,继承了《诗经》、乐府古诗和杜甫歌行的优良传统,又采用了当时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创造性的风格。
  (节选自《唐代诗人简介》)
  1.下列对白居易诗歌的成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自居易是一个有着多方面的创作才能的天才诗人,所以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自然天成,以至于“老妪亦解白诗”。
  B.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不仅被中国的三教九流的人题写、咏诵,而且还广泛流传到亚欧大陆的许多国家,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声誉。
  C.白居易青少年时期所过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生中数次被贬,大部分时间都在京城以外做官的经历,是其诗歌艺术成就极大的重要因素。
  D.《长恨歌》真实再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大胆地批评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对李杨的爱情既有辛辣的讽刺,又有深切的同情,使白诗影响更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朝诗人张文潜看过白居易诗手稿后感慨作品中修改的痕迹与原作差别太大,由此看出白居易在创作及修改上的刻苦认真。
  B.《新乐府》是白居易讽喻诗的代表,在创作上它不讲求音律的高超和文字的奇巧,只是借此让统治者了解百姓的苦难生活。
  C.白居易诗歌最重要的是感情真挚,其次是在艺术手法上讲究描写细致,音节和谐,他的诗成为留给后人的无价瑰宝。
  D.白居易仕途不顺,多次被贬官,但这些经历让他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成就了他千古不朽大诗人的美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乐府》中每首诗都有明确而强烈的中心思想,这些诗都充满了鞭挞和讽刺,是作者心迹的真实表露。
  B.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宣称自己写的都是真实事件,充分表明他是一个充满了扶正疾邪战斗精神的伟大诗人。
  C.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对前人的诗歌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而且还从民间诗歌中汲取养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D.白居易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它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现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