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3780字。
贺州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命题者、校对者:曾春晖 蒋林峡 肖丙珍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融领域的信托往往是管理和募集资金,教育领域的信托则是管理和募集知识及技能。从信托的四个主要特性上讲,学校教育就是一种形式的信托,它连接各方的信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利边界被划定,责任和义务也得到了重构。
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幼童成长过程中首先要像动物一样会吃会睡会生长,而父母则天生具有教育子女的义务,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孩子长大成人后要进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其规则,而这些规则绝大部分是通过社会教育而非父母教育才能获得的。于是教育的权利就分成了三种:教育权利、接受教育的权利和实施教育的权利。简言之就是:教权、受教权和施教权。
孩提时这种教育的权利区分得还不明显,因为这时只涉及两方。当孩子被送到幼儿园或者寄宿学校时,这种教育权利就被重新界定,这时候委托人就是父母,受托人就是幼儿园或者学校,受益人则是孩子。在规定期限中,也就是上学期间,三方的教权和责任被自然划定:首先,委托人将受益人委托给学校,可能得为此支付一笔可观的费用,还要保证按时缴费,并配合学校安排的作息时间;其次,受托人则会在规定期限内尽量达到预期目标,比如在六年内完成所有小学课本的教授;最后,受益人身心得到计划中的成长,当然这是在遵守学校规定的前提下。
在一个现代国家,受教权既包括每个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包含国家义务,就是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而施教权也包含了施教义务,就是说无论父母还是乡邻,国家或者社会机构抑或企业,均负有教育责任。
幼儿园、托儿所和学校都是一种形式的教育信托,都具有独立性,独立于家庭教育,独立于社会风气。在这里学生被教导要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往往高于家长的话,更受孩子们的重视。老师的权威往往高于家长的权威,因为相比家长,老师说的是公众语言,阐述的是普遍性道理。
教育理念应该是独立的,家长也必须为此牺牲置喙权,不能干预学校教程。因为每个家长都要求置喙权的话,教育关系就会混乱,施权一混乱,施教权也就无法实行,受教权就会受到侵害,受教人的利益就会受到伤害。
教育管理也应该是独立的。应该强调的是社会教育,家长在这种关系中好像是个课外辅导员的角色,主要课程则应该是由学校设计。施教者应该以育人育德为目的,使受教者身体健康、品性良好、学业有成,而不仅仅是长大成人。 (摘编自2014年10月20日《学习时报》)
1.下列关于“教育信托”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自委托人将孩子(受益人)送到幼儿园或者学校(受托人)时起,教育信托关系就产生了。
B.委托人将受益人委托给学校的同时,要向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并要配合学校的有关安排。
C.受托人在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期间,要让受益人完成相关课程,并要达到委托人的预期目标。
D.受托人有责任在受益人遵守学校规定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身心得到计划中的成长。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学校教育就是一种连接各方的信托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利边界被划定,责任和义务也得到了重构。
B.孩子长大成人后要进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其规则,而这些规则不是由父母教育能获得的,而是通过社会教育获得的。
C.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是一个现代国家应该尽到的义务。施教权也包含了施教义务。
D.与家长相比,老师说的是公众语言,阐述的是普遍性道理,因此,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权威往往高于家长的权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学校教育是一种信托关系,所以,处于关系中的各方面人员既应该有自己的权利,也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B.虽然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信托关系,但教育子女是全社会的事情,父母和一些社会机构等对受教育者也应负有教育责任。
C.在接受了委托人的委托后,施教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受教育者在身体、学业、道德品性等多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D.在学校教育这种信托关系中,学校的教育管理应是独立的,家长不能过问学校的教育工作,主要课程应该是由学校设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博陵赵元淑,父世模,初事高宝宁,后以众归周,授上开府,寓居京兆之云阳。高祖践阼,恒典宿卫。后从晋王伐陈,先锋遇贼,力战而死。朝廷以其身死王事,以元淑袭父本官,赐物二千段。元淑性疏诞,不治产业,家徒壁立。后数岁,授骠骑将军。将之官,无以自给。时长安富人宗连,家累千金,仕周为三原令。有季女,慧而有色,连独奇之,每求贤夫,闻元淑如是,请与相见。连有风仪美谈笑元淑亦异之及至其家服玩居处拟于将相酒酣奏女乐元淑所未见也。元淑辞出,连曰:“公子有暇,可复来也。”后数日,复造之,宴乐更侈。如此者再三,因谓元淑曰:“知公子素贫,老夫当相济。”因问元淑所须,尽买与之。临别,元淑再拜致谢,连复拜曰:“鄙人窃不自量,敬慕公子。今有一女,愿为箕帚妾,公子意何如?”元淑感愧,遂娉为妻。连复送奴婢二十口、良马十余匹,加以缣帛锦绮及金宝珍玩。元淑遂为富人。
及炀帝嗣位,汉王谅作乱,元淑从杨素击平之。以功进位柱国,拜德州刺史,寻转颍川太守,并有威惠。因入朝,会司农不时纳诸郡租谷,元淑奏之。帝谓元淑曰:“如卿意者,几日当了?”元淑曰:“如臣意不过十日。”帝即日拜元淑为司农卿,纳天下租,如言而了。帝悦焉。
礼部尚书杨玄感潜有异志,以元淑可与共乱,遂与结交,多遗金宝。辽东之役,领将军典宿卫,加授光禄大夫,封葛公。明年,帝复征高丽,以元淑镇临渝。及玄感作乱,其弟玄纵自帝所逃归,路经临渝。元淑出其小妻魏氏见玄纵,对宴极欢,因与通谋,并授玄纵赂遗。及玄感败,人有告其事者,帝以属吏。元淑言与玄感结婚,所得金宝则为财娉,实无他故。魏氏复言初不受金。帝亲临问,卒无异辞。帝大怒,谓侍臣曰:“此则反状,何劳重问!”元淑及魏氏俱斩于涿郡,籍没其家。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高祖践阼,恒典宿卫 践阼:登基,即位
B.知公子素贫 素:一向,平时
C.礼部尚书杨玄感潜有异志 异志:叛乱的想法
D.帝以属吏 属:归属
5.对文本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连有风仪∕美谈笑∕元淑亦异之∕及至其家∕服玩居处拟于将相∕酒酣∕奏女乐∕元淑所未见也
B.连有风仪美∕谈笑∕元淑亦异之∕及至其家∕服玩居处∕拟于将相∕酒酣∕奏女乐∕元淑所未见也
C.连有风仪∕美谈笑∕元淑亦异之∕及至其家∕服玩居处拟于将相酒∕酣奏女乐∕元淑所未见也
D.连有风仪∕美谈笑∕元淑亦异之∕及至其家服玩居处∕拟于将相酒酣∕奏女乐∕元淑所未见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赵元淑性情放达不羁,不经营产业。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受到皇帝的赏赐,被授予骠骑将军后,准备去上任,却没有路费。
B.富人宗连认为赵元淑有前途,而攀上姻亲。宗连利用吃喝玩乐等多种手段结交上了赵元淑,并把美丽聪慧的女儿许给赵元淑为妻。
C.赵元淑平定叛乱有功,为官有声威,炀帝继位后,汉王杨谅发动叛乱,赵元淑跟从杨素平定了叛乱,因此而升迁,历任多个职位,任职期间有声威恩泽。
D.赵元淑被人迷惑,因参与叛乱被杀。杨玄感叛乱时,用财物拉拢他;杨玄感叛乱时,赵元淑与他一起饮酒,谋划叛乱,后被杀。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有季女,慧而有色,连独奇之,每求贤夫,闻元淑如是,请与相见。
⑵元淑言与玄感结婚,所得金宝则为财娉,实无他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
苏轼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8.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自然景物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