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诗歌借景抒情类型例析 共31张,课件制作精美,图文并茂,思路清晰,教案详实。
衡阳县一中 常双红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具体诗歌的鉴赏,引导学生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借景抒情手法,了解借景抒情的几种类型。
2、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的借景抒情手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借景抒情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作诗不过情景两端”(明.胡应麟《诗薮》),“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明.谢榛《四溟诗话》”。由此可见,把握诗歌的情与景多么重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借景抒情的几种类型。在学习之前,我们来熟悉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
二、 简介抒情手法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中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袒露胸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抒情手法。间接抒情是诗人借助景、物、人、事等来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抒情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人抒怀、寓情于事。
三、 重点鉴赏
1、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也叫融情于景。
2、 景与情的关系
情有乐哀,景也有乐景哀景。所谓乐景,指容易使一般人赏心悦目的景物,如和风丽日,啼莺舞蝶等;所谓哀景,是指容易使一般人情绪感伤的景物,如残阳凄风,颓垣落叶等,景与情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以乐景写乐情
(2) 以哀景写哀情
(3) 以乐景写哀情
(4) 以哀景写乐情
3、 分类鉴赏
(1) 以乐景写乐情
A、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提问: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春水、白云、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
提问:这些景物突出春的什么特点?
明确:蓬勃生机。
提问: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从诗中找出这个关键词语。
明确:表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最爱”。
提问:用了什么手法来抒情?
明确:以乐景写乐情。
通过描写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杨等景,突出了春的蓬勃生机,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乐景写乐情 。
B、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提问:此诗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繁花、戏蝶、娇莺。
提问:“自在”一词在文中有何好处?
明确: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提问: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愉悦、欣喜。
提问: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抒情?
明确:以乐景写乐情。
(2) 以哀景写哀情
A、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