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20个字。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邹城市城前中学孙振
❶生难字。
菜畦(qí) 桑葚(shèn) 油蛉(línɡ) 缠络(chán luò) 斑蝥(máo) 拥肿(yōnɡ)
脑髓(suǐ) 珊瑚(shān hú) 竹筛(shāi) 秕谷(bǐ) 书塾(shú) 倜傥(tì tǎnɡ)
宿儒(rú) 攒成(cuán) 人迹罕至(hǎn) 人声鼎沸(dǐnɡ) 蝉蜕(tuì) 盔甲(kuī)
锡箔(bó) 确凿(záo)
❷多音字、形近字。
宿(sù)宿儒(xiǔ)一宿(xiù)星宿 攒(cuán)攒成(zǎn)积攒 拗(ǎo)拗断(ào)拗口(niù)执拗系(xì)关系(jì)系绳缚(fù)束缚博(bó)渊博搏(bó)拼搏
❸词语积累。
①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②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③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儒,指读书人。
④机关:文中是秘密的意思。
⑤对课: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作诗的一种练习。
⑥倜傥:洒脱,不拘束。
⑦高枕而卧: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睡觉,比喻无所顾忌,现多比喻不加警惕。
❹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革命家。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杂文,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❺课文分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至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渲染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这篇文章首先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描写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其次,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次,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如作者用“扫开、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以及对捕鸟的喜好。"文章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实具体,放得开,收得拢。
这篇散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流畅,清新活泼。作者以时空为线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以及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全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深层含义,实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
艺术手法
状物写景,绘声绘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角度写。呜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味觉描写。这便是绘声绘色、有滋有味。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
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如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物,只有寥寥数笔,但却把事物的情状描绘得非常生动。写冬天雪地捕鸟,连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这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力。写学生读书的场面,先生读书的神态、动作,都传神、逼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