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400字。
社科文阅读方法
(孙义泉 山东聊城一中)
近几年,全国高考题中的社科文阅读采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于一些题目,如果充分运用“验证转述”的方法,会帮助考生更迅速准确地答题。在解答“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这一类的题目时最为适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原文中的语句是陈述者的话,选项中的语句是转述者的话,我们的任务是看转述的语句有没有改变本意,我们就应该透过语言形式,认识语句的内容本质。转述正确的话应该是只改变了语言形式而没有改变本质。阅读题干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的词语:表程度或数量的词,表主体或对象的词,表时间地点场合的词,表已然未然的词,表部分整体的词,表肯定否定的词等等。“验证转述法”就是检验原句和转述句之间是否存在以上方面的差异。
如2004年全国高考卷第二大题《茶马古道》(原文略)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 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 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 “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解析]答案C。A项紧扣原文第二段开头“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B项扣住原文第三段“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D项扣住原文第五段“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ABD三项虽然表述语句和原文不完全一样,但转述表达的意思和原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是正确的。原文中与C项相关的内容是“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原文是说藏族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而不是像C项中的“不需要”,所以这项转述表达的意思与原文相左,是错误的。
社科文阅读方法(原创)
一、客观题命题设置的陷阱
所谓陷阱,也就是命题者设置的干扰项。具体说来,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
1,断章取义
所谓断章取义,是指概括内容信息不全面,就妄下结论,使论题不全面。如2001全国高考卷《铜奔马正名》第2题,题目要求考生找出不用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作为这个题答案的C项是这样表述的:“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文中这句话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