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6970字。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综析】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5级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中心新颁布的2014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度接近2014年的高考,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梯度。
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注重基础,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标点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高考完全一致。
第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了《观众的三种类型》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寻找一棵树》,题型和高考一致,涵盖知识点较典型,概念题、筛选题、情感题等均有涉及。
第三,注重学生能力考查。如第18、20题,在考查考生概括能力的和分析能力的同时,还紧扣时下热点话题,引领学生思考。
第四,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认真”的话题,内容不难理解,考生应该易于下笔,但要写出精彩的作文有一定难度。
应该说,这份试卷涵盖面较广,难度不大,有助于高考考生临考前的备考,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题文】A0 B0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殊不知 名缰利锁 摔跟头shuāi 久假不归jià
B.滞纳金 拢络人心 笔杆子gǎn 阒无一人qù
C.三春晖 衣不闭体 受熏陶táo 浑水摸鱼hún
D.扫描版 茫无头绪 奢靡风mí 空话连篇kōng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D 解析:A项,“久假不归“应为“jiǎ”;B项,“拢络人心”应为“笼络人心”;C项,“衣不闭体”应为“衣不蔽体”。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一要注意多音字的辨析,尤其是成语中的字音“久假不归”中的“假”是“借”的意思,不是“假期”的意思,所以读“jiǎ”;B、C都属于音同字不同。
【题文】D0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开营业的山寨银行,长期突兀在大街上,监管部门竟然 ,不能不说是咄咄怪事。
②裁判明明就在眼前,却对10号队员的假摔行为 ,看来绿茵场还需要“绿化”。
③《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但是部分商家对这一禁令 ,依然我行我素。
A.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 置若罔闻 B.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C.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 D.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A 解析:“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形容不重视,不关心。根据句意“山寨银行,长期突兀在大街上”此处应用“熟视无睹”。“裁判明明就在眼前”,所以应选“视而不见”。
【思路点拨】解答成语题要走好“三步”。第一步,调动知识积累,明确成语的意义,判断成语的感情色彩和使用对象;第二步,判断成语的感情色彩与句子的感情色彩是否一致;第三步,判断成语的使用对象与句中成语的修饰对象是否一致。
【题文】I0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 。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 。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 。
①寻找心灵的寄托 ②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③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