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350字。

  2015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 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
  所在的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
  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
  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托夫勒谈到过去的教育是为工业化配套的:上课的铃声、课程
  大纲、每节课45分钟、如工厂计分般的考核系统等。学校普遍的班主任及大队、中队干部,这
  些“二战’’后前苏联以计划经济推动工业化重建创设的、为工业社会配套的教育体系的设置,被
  中国学校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②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托夫勒创造性地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育:小班化、多师同堂、
  在家上学趋势、在线和多媒体教育;回到社区,培养学生适应临时组织的能力,培养能做出重大
  判断的人、在新环境中迂回前行的人、在变化的现实中不断发现新关系的人.
  ③今天,基于云、物联网、数据库技术、社会网络技术等的成熟应用,托夫勒当年感性的预
  知的理念性的东西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信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和感官的东西,更是可捕捉、
  可量化、可传递的数字存在。教育革命一词,正是托夫勒最早所说,而带来这个革命的真正原因
  已经明确:那就是大数据。
  ④如果着眼于今后所有的大数据技术将连接人与人、人与世界,未来将成为一个混合人和技
  ~.术共同进化的“混合时代”的话,那我们就不应该仅仅陶醉于对大数据的某个应用.在人类由抽
  象数字存在而转变成更加实体的数据存在的未来,人的行为的变化,应是关注的焦点.
  ⑤大数据时代,解放了的知识本身被学校扔掉,学校不再是知识的独家代理商,人的本身才
  是教育的重点。我在某大络工程》时,将课堂教上,数据总量达到
  75G.大学三年级的60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对这门课程的点击量达到70000次,所花时间占他们
  该学期所有1 0门课程学习时间的60%。我通过任务教学、可视化诱导、日志排名、学习效果反
  馈、社交网络等常用的或者定制的插件,调动了学生巨大的热情。同样的,复旦大学将开源的
  SAKAI放到网上,数百门课程师生可自由使用,相比起为考核而设立的各级精品课程网站,效果
  天差地别。
  ⑥2 01 2年,我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这一年我都在个人的“孤独”中度过。然而我
  却写了4本书、发表了100多篇博客、加入了多个教育社交群.我把这种方式称为社交网络、云
  所带来的数字化生存。刚开始我还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后来发现这已然成为美国学者的常态。
  这就是几十年前托夫勒预言的我的大学,我不再孤独,数据把我和世界紧密相连。
  ⑦英国教育家苏迦特指出,只有三种最基本的东西在今后的大数据时代是学生用得到和必须
  学的: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谈到数学,苏迦特说,  “也许数学将成为一
  种t体育运动’'’。基本能力加每个孩子特长的“体育运动”,构成了苏迦特心目中的未来教育,
  这种“体育运动”也许是数学,也许是领导力,也许是音乐、美术和篮球.但大数据时代,数学
  将不会是教育的基本标准和指向.面对着强调阅读能力、搜索能力、辨别真伪能力的未来大数据
  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选自《上海教育》2013年第17期,有删节)
  1.下列有关“大数据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就是以小班化、多师同堂、在家上学趋势、在线学习和多媒体教育为
  特征的教育。
  B.大数据时代,人类由抽象数字存在而转变成更加实体的数据存在,人的行为变化,应是
  关注的焦点。
  C.大数据时代的教学可通过常用的或定制的插件,使诱导、排名、反馈等得以实现,能调
  动学生热情。
  D.大数据时代的产生基于云、物联网、数据库技术等的成熟应用,它使学校不再是知识的
  独家代理商。
  2.下列关于本文结构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两段,举托夫勒对为工业化配套的教育和未来教育的特点的描述,目的是引出本文
  的话题。
  B.③④两段,集中阐述了大数据与教育革命的关系,从结构上看这两段承上启下,有过渡
  的作用。
  C.⑤⑥两段,作者以自己亲身体验说明了大数据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学习方式和工作状态上
  的变化。
  D.第⑦段,作者解说了苏迦特心中的未来教育,明确了大数据时代的学生用得到和必须学
  的内容。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中国学校里施行的教育模式和相关机制,沿用的仍是没有任何改变的前苏联计划经
  济时代的教育设置。
  B.“教育革命”这个词语是托夫勒最早提出来的,在今天看来这正是他对过去的为工业化配
  套的教育的否定。
  C.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适应临时组织能力、较强的判断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
  发现新关系的能力。
  D.未来的大数据时代,只有阅读、搜索、辨别真伪能力是必备的。这些能力加上孩子们的
  天赋构成未来教育。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东吴顾征君亭林先生,今之大儒,于书无所不读,习熟国家典制,以至人情物理,淹贯会通,
  折衷而守之,卓乎为经济之学者也。  而失意于时,君子惜之.以故北游上国,历燕、赵之墟;
  上太行,渡黄河:出塞入关,极秦、晋之鄙;折而滞留于齐、鲁间,皆得周览其名山大川,将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