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7080字,答案扫描。
黄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说明: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人类的精神力量和智慧的结晶,科学技术研究也是全人类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共同事业。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最古老、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与人类当今和未来命运休戚相关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其发展历史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②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产生对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研究。关于科学史方面的著作在东西方的古代和近代就有,而科学史作为一门专业化学科的出现,则是20世纪初的事情,是和乔治・萨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萨顿是比利时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了美国,后来一直在哈佛大学从事科学史的研究与教学,他将整个一生献给了科学史事业。如萨顿的学生所言,“……他不仅通过英雄般的劳动业绩创造并收集必要的建筑材料,而且他也把自己看成将科学史建成一个独立的和有条有理的学科的第一个深思熟虑的建筑师,他的确是科学史的第一位建筑师”。萨顿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一个人有个好的位置是件幸事,但当他被一个抱负不凡的目标所激励,例如当一种宏伟的设想捉住他并占领了他的整个身心时,那就是更大得多的幸福了。此时,就不再是一个人找到了一个工作,而是一种伟大的工作找到了一个可敬的人。”这段话也是对萨顿本人的写照。
③按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科技史研究成果可划分为内史和外史。所谓内史就是着眼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轨迹的研究,而不去考虑社会环境中其他非科学的因素。内史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近似于编年体方法,对史实进行梳理,搞清楚所用的仪器、资料、方法、人物贡献、著作成果等,关注的重点是不同时期科学取得的具体成果,这也是传统的科技史研究方法。另一类是概念分析法,是在研究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注重探寻科学发现者研究问题时的思维切入与深化以及在理论建立过程中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这种研究方法最早的代表作是1939年出版的法国科学家科瓦雷的《伽利略研究》。
④所谓外史,就是侧重研究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将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在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直到现在依然是一种颇有吸引力的研究路线,早在1939年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
⑤限于资料占有、研究者兴趣与特长等因素,研究者易于倾向于内史或外史其中之一,显然,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综合起来。科学技术史应该动态地展现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所谓动态展现就是不仅要记录各个时期的科技成果,还要考察成果形成的思维轨迹和每一种成果与当时已有的科技成就之间的联系,考察这些成果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更要考察科学家自身特殊性对科学发展的影响。通过动态全方位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我们就会从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而透过历史理解科学、理解技术、理解人性,才可能发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才可能通过科学技术史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甚至避免用科学之剑自残人类。
(节选自《科学技术史概论》)
1.下列关于科学发展历史研究意义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 科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科学技术这种社会实践形式与人类当今和未来命运的关系。
B. 科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将整个一生献给科学史事业,使人们比有个好的位置更具有大得多的幸福。
C. 科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排除社会环境中其他非科学因素的干扰,着眼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轨迹研究。
D. 科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发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因而是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①段首先指出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引出本文要探讨的话题:研究科技发展历史是有非常有价值的。
B. ②段紧承①段,指出科学史作为一门专业化学科的出现是在20世纪初,并充分肯定了萨顿对科技史研究的贡献。
C. ③段先对科技史的研究进行分类,再重点介绍科技内史的研究内容。④段介绍科技外史的研究内容,与③段构成递进关系。
D. ⑤段在③④两段说明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史研究的理想方法,即将科技内史和外史综合起来,动态地展现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科技发展历史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研究的内容之一是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B. 作者认为,当萨顿被一种宏伟的设想捉住并被这种设想占领整个身心时,萨顿就成了一个被一种伟大的工作找到的可敬的人。
C. 科技内史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的科技史研究方法相同,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不同时期科学取得的具体成果上。
D. 限于各种因素,科技史的研究者很容易选择内史或外史作为他们的研究内容,这样的研究是不够理想的。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宇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祜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