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17740字。

  温州市2015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                   2015.4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综析】2015年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以高考为命题方向,并结合本地教学进度,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意识明显,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题总体难度比2014年的高考低一点,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梯度。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题型稳定,注重基础。科学类文章、文言文、小说、成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高考卷基本一致。第二,涵盖知识点较典型全面,概念题、筛选题、情感题、默写题等均有涉及。第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考查。如第6题,考查考生的筛选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还注重考生对传统诗歌的考查。第四、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如第7、8、11、12题,有一定深度。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蓦(mò)然 吐(tù)槽 眩(xuàn)晕 屡见不鲜(xiān)
  B.绯(fēi)闻 号召(zhà o) 唆(suō)使 噤(jīn)若寒蝉
  C.布衾(qīn) 荸(bí)荠 跻(jī)身 前倨(jù)后恭
  D.蹩(bié)脚 发酵(jiào) 泥淖(zhào) 心广体胖(pán)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
  【答案解析】答案: C  解析: A.“吐”应读tǔ  B. “噤”应读jìn  D. “淖”应读nào
  【思路点拨】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
  【题文】B0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央视播出专题节目,揭露过多的垃圾文件是导致智能手机运行速度变慢的原凶,并采访猎豹清理大师的工程师,请他为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
  B.女子就像散文,她一定是安详和美丽的;即使没有雍容华丽的外表,眉宇间流淌的气质一定会淡雅、简约,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视觉享受。
  C.传统产业是否日薄西山,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国人蜂涌去日本买马桶盖一事说明,世上本没有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
  D.腾讯产品占领市场份额的秘密在于通过帐号的捆绑,把数据输送到后台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时间就知道你喜欢听怎样的歌、玩怎样的游 戏。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
  【答案解析】答案: B  解析:A.“原凶”应为“元凶”  C.“蜂涌” 应为“蜂拥” D.“帐号” 应为“账号”)
  【思路点拨】字形题答题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1)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2)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题文】D0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观影抒言,各谈体会,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文艺交流,如今却裹挟了太多的不满、辱骂和对抗,一种兼容并包的胸怀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似乎难觅形迹。
  B.当你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所有的凄苦都集中在一人身上时,你可否知道,真正带给你巨大痛苦的,常常不是发生的事情,而是你对 事情的看法。
  C.除了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巴黎木十字合唱团外,圣菲利浦男孩合唱团是当今全球最受瞩目的新起之秀,目前正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与魅力席卷欧美日本。
  D.这份调查报告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答案解析】答案:A  解析:A.“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此处取第二个义项。B.“常常”当为“往往”。“往往”表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不一定带有规律性。C.“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D.“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思路点拨】完成该类题,做好以下几步:①反复阅读语境,明确句意(谁,什么,是褒是贬,要突出什么)和熟语意义;②凭语感,筛选出易分辨的选项;③运用多种方法仔细辨析熟语运用是否正确;④依据题意选出答案。
  【题文】E0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谣言的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如不及时扑灭,会使整个群体处于一种恐慌状态,对公众造成的创伤,乃至引起社会动荡,也不是不可能的。
  B.实践表明,一个人即使知识再多,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对自己心灵的养护,缺乏对自我的驾驭,那么不知在什么时候他也会跌跟头。
  C.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网民享受其带来的便捷和自由,但并不需要知道对方究竟是谁,这也反过来降低了造谣者造谣的门槛与成本。
  D.我们遵守的第一个诺言,就是对朋友的一种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陪伴和支持,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答案: B  解析:A.成分残缺,“对公众造成的创伤”怎么样,没说完就转到下一句话了。应去掉“的”字,说成“对公众造成创伤”,或“对公众造成很大创伤”。C.逻辑混乱,滥用转折,“反过来”应删去。D.句式杂糅,主动与被动杂糅,“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应为“感谢他们在我们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或“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获得一双坚强的羽翼”。
  【思路点拨】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题文】I0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给“央视”“商家”“网友”中任意二者各拟写一条建议,每条不超过40字。(4分)
  边看春晚边抢红包,已经成为很多网友的“年夜饭”,一家子团坐在一起各自埋头抢红包成了大年夜的统一姿势。据新浪微博负责人介绍,今年联合支付宝和央视春晚官微,在春晚的整点时段分5次发出3亿红包。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去年除夕的200倍,全球共有185个国家的用户做了110亿次“摇一摇”抢红包动作,共摇出5亿元人民币红包。上亿人“抢红包”的火爆局面,让春晚遭遇了“看春晚看得手累”的尴尬,也向人们预示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
  对象一(     )                                                                  
  对象二(     )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答案:
  央视:不要让精心准备的春晚陷入“为了抢红包而看”的尴尬,要将互动游戏融入到节目中。
  商家:“抢红包”预示着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适应变革,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到“红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