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17320字。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三调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试卷综析】
从整体上看,这次调研试题难度适中,但也不乏亮点命题。仿照高考的试题模式,题型及分值均没有变化,角度也几近相同。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生需要对原文有整体理解并进行综合分析来回答问题,这种“理解原文——综合分析——整理概括”思路,可以说是答题的主要思路,所以语言概括仍是考查重点。
文言文仍然是传统的人物传记,从故事性的角度难度低于高考考过的论述类文言文。出题模式和高考相似,分值分布也相似。选择题部分仍属于常规题目,从题型上看没有变化。文言实词题属于常规题型,除需要考生读懂文言材料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词储备。文言虚词题仍在十八的虚词的考查范围,因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其变化。语句翻译错误选项本身有与文章内容有矛盾,所以通过文本阅读很容易选出。文本理解有一定陷阱,偷换了故事的主人公,因此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文本,才能辨别。
因此文言翻译一定会是高考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文言文的阅读不在致力于答题技巧,而更倾向于对文本的理解,这边要求考生真正掌握文言语法,真正学会阅读文言文。
断句题属于常规题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语法标志,难度不大。
诗歌鉴赏,从诗歌题目到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在透露出文章主旨。考生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前提下,对诗歌意境是主旨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选择。
默写要求考生注意字迹工整,不要因为字迹辨识度的问题而在此处丢分。
选择题整体难度较低,都是常规内容,形式没有太大变化,属于必拿的分数。
成语运用出现的都是常规词汇,难度不大,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病句题设置常规陷阱,但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六大常考病句类型,此题也可轻松选对答案。语句衔接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仔细辨识句语句之间的前后文关系才能正确排序,所以面对语序题,学生必须静下心来仔细阅读。
作文是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写起来顺手。
【题文】第1卷(阅读题 共70分)
【题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原句意应该是中国饮食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是影响了别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将“古代中国人”说成是“中国人”,扩大了范围.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昧”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