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10660字。
北京市大兴区高三统一练习
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2015.4
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
(一)阅读材料一,完成1-5题。
【材料一】
审美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需要。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人是否具有审美人格。什么是审美人格?它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审美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超越性,即人会更多地追求精神的满足与愉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脱物质欲望、功名利禄。注重审美人格的修炼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建构。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同时代的黄庭坚曾经评价这首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甲),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黄庭坚确切地道出了这首词的境界,它传达了苏轼精湛的艺术修养与雅洁超俗的情怀。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哪一个时代以其审美性的姿态高蹈独步,大家都会想到魏晋时期。魏晋风度为什么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让人在追慕中对那个时代心向往之?这与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息息相关。《资治通鉴•晋纪》记载:羊祜是西晋的领军统帅,陆抗是东吴的大将军,双方阵前交战时,羊祜对陆抗送来的美酒毫不怀疑地痛饮;陆抗生病时也向羊祜求药,并且不管手下人多次反对劝谏,也毫不猜忌地坦然服下羊祜送来的药汁。如果说嵇康、阮籍等是魏晋风度的领军式人物,那么羊祜、陆抗这种磊落坦荡的胸襟也足以在史册中留下千古美谈。不屈于俗流,保留一份风雅的心胸,王羲之也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世说新语•雅量》记载,郗太傅派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王家男儿们听说来挑女婿,个个表现矜持。唯有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反而获得了郗太尉的欣赏,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 ”(乙)典故的来源。它启示我们,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豁达心胸,也许会获得高出俗流的人格境界。
交流出智慧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魏晋风流”与“盛唐之音”之所以成为古典文学的两大奇葩,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两个时代思想交流与对话的繁盛。《三国志•文帝纪》有记载,身为魏国皇帝的曹丕,竟然会将自己写好的诗赋文章寄给与敌对的吴国皇帝孙权,并且还顺带送给当时吴国的名臣张昭,这是何等风雅的文化盛事!国家对立并不等于文化对抗,思想交流与对话能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世说新语•伤逝》中也记载着曹丕的一则故事: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与其经常进行思想交流与对话的曹丕知道他的这个嗜好,于是在他死后让参加丧事的人各学一声驴叫来为王粲送行,这也是何等快慰人心的风雅事!这则颇具小品演绎性质的故事确切地反映了身为一代帝王的曹丕与文士们和谐平等的交往关系。曹植也有兄长曹丕的风范,喜欢结交文士,喜欢与这些文士高谈诗词歌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更为艺术更具审美情怀的姿态,其《洛神赋》《白马篇》都是后世 (丙)的佳作。“盛唐之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当时宽松的社会氛围下相对平等的思想交流与对话,这里不得不提及杜甫《饮中八仙歌》中那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名句,这简短的一句诗浓缩地刻画了盛唐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与李白高绝千古的艺术形象。因此,思想交流与对话的展开离不开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这种文化境遇也更有助于推动审美人格的建构。
“审美人格”的想象与建构,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士人的心性修养,从而能够在喧嚣面前守候一份宁静,在流俗面前留住一份信仰。审美人格的建构,在当下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在当前多元文化互生的氛围中,倡导国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行为。从形而上的层面来说,国学的发展能够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品格,建构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从形而下的层面来讲,国学的提倡能够抵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泛化,发现当下社会思潮中的问题症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审美人格”的建构对这两个层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下列可替换文中甲处的熟语和填入乙、丙处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不食人间烟火 乘龙快婿 琅琅上口
B、超凡脱俗 东床快婿 琅琅上口
C、不食人间烟火 东床快婿 脍炙人口
D、超凡脱俗 乘龙快婿 脍炙人口
2、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资治通鉴》是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史,由北宋司马光组织编写。后人
将他与《史记》作者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B、《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记录魏晋风流的笔记小说,也是我国
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C、《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断代史,施耐庵受此影响创作
了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D、“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他们与“三曹”的作品
都具有刚健悲凉的风格,文学史称这种风格为“建安风骨”。
3、对文中意思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将苏轼的艺术追求与人格信仰完美地融合于
一体,体现了苏轼的“审美人格”。
B、魏国皇帝曹丕把自己的著作送给敌方,是因为他相信思想交流与对话
能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
C、羊祜和陆抗即使在双方交战时期,也坦然地喝下对方送来的美酒或
药汁,说明那时的人们都有磊落坦荡的胸襟。
D、曹丕在王粲的丧礼上带领众人演了一段学驴叫的小品,可见他与王粲
有着超出君臣等级的和谐平等的关系。
4、建构“审美人格”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全文概括。(4分)
5、试举一例谈谈建构“审美人格”的意义。(4分)
(二)阅读材料二,完成第6-8题。
【材料二】
警惕文化粗鄙化
①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近日炮轰中国当代文学,称某些少年作家的小说粗鄙成风,往死里写脏、写丑,堪称世界文学之奇观。
②“市场为王”的时代,崇高也好,秀美也罢,有市场号召力才是最重要的。中国的畅销书写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贾平凹的《废都》开始,就是以粗鄙为卖点,以利益为目标。后来文坛越来越热衷于给读者端出原生态的脏、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