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8130字。
《高考作文制胜技法》前言
长期以来,同学们的作文训练,特别是高三的作文复习备考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直处于无序的状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是备考的真实写照;费时费力见效慢,是同学们共同的感受。不少学校,不少同学,在复习中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计划;更有甚者,有的同学在做综合训练题时,只做基础知识题和阅读题,不写作文。作文的复习备考几乎流于形式。随着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继续深化,高考作文突破了\"一大一小\"的写作模式,开放性的命题思路的延续,\"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双项评分标准的实施,高考作文无纸化评卷的推广,对我们长期以来恪守的写作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今后的作文如何培养创造力指明了方向。为了转变同学们的写作观念,适应新的高考作文改革形势,帮助同学们找到一条迅速提高高考作文成绩的有效途径,我们这些长期战斗在高三一线的语文把关教师们(其中包括特级教师,名师,教研员),对如何在基础等级基础上提高同学们的作文发展等级能力进行了悉心研究,将多年的作文备考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编写了这本《高考作文制胜技法》。
这本书共为同学们总结出了高考制胜的三大技法,共十个关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技法一,居高临下,整体观照,力求准确地把握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具有预测性;技法二,分步训练,逐层推进,力求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达到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采分点,具有操作性;技法三,一针剔透,切中肯綮,力求从全新的视角切入高考作文命题改革,培养同学们创造力、想象力、思辩力、感悟力的本质,具有针对性。同学们如果掌握了这三大技法,并通过了十个关口,请进入虚拟的2003年的高考作文考场验证一下自己的实力吧,相信一定会给自己一个惊喜的。在看过书后所附的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后,同学们一定会对自己说:\"2003年的高考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
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清晰的思路,全书每一关分为【概念阐释】【技法例谈】【针对性训练】【思路提示】部分。【概念阐释】简明扼要阐述概念的内涵,力求把握要点,抓住本质;【技法例谈】探幽发微、深入浅出地总结出了规律性的东西,并精选大量高考作文实例来印证,贴近同学们的实际,易于掌握;【针对性训练】精编适量的作文题进行训练,从写作实践中检验同学们掌握概念、运用规律的效果;【思路提示】附有多种思路设计,对所做训练题进行指导,注重方法性。本书应该是一本相对完整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教程和作文复习备考书,既可以作为高三同学复习备考的指导性资料,也可以作为高一、高二同学作文训练的教程。
经过十位语文教师长达数月的辛勤笔耕,这本《高考作文制胜技法》的书稿终于可以付梓了。虽然窗外寒风袭袭,但我们的心里却暖意融融。我们要诚挚地感谢江苏省著名语文教师、作文研究专家秦兆基先生自始至终给予我们的鼓励和指导!值此2003年元旦到来之即,我们谨以此书作为献给勤奋学习参加高考的同学们的一份礼物。愿同学们在高考作文中发挥出最高水平!
最后,诚恳地希望使用本书的师生们不吝指正。(作者:刘谦 2002年11月18日于湖北)
高考作文制胜技法一
理清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及趋势
高考作文命题历来是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同学们研究和思考的重点,它以其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而备受人们关注。综观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我们可以大致描述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刚刚恢复高考制度的头几年,命题的着眼点一在作文的思想内容上,明显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点,一在作文的具体形式上,较多地注意到了文章的样式,如缩写、改写、读后感、看图作文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命题的着眼点仍在作文的形式上,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文体,如今年是考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人们在考前总要进行一番猜测。到了90年代,高考作文命题\"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创新\",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设置题目更加贴近同学们生活实际,更加趋于科学性。90年代初期,作文命题基本沿袭80年代的命题思路。随着会考制度的推行和\"三南\"试题模式的出现,高考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作文命题的着眼点在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上,而材料作文似乎成了一统天下的样式。跨越新世纪间的这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灵活性更大,思路更广阔,设题更科学,审题更宽泛,人们把这种作文称之为话题作文。因此要在高考作文中制胜,同学们首先必须理清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以及今后两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趋势。
第一关 了解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
1997年作文命题分析
1997年的高考作文仍然采用一小一大的形式。试题提供了三则材料。材料1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千米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小作文要求根据\"材料1\"描写小新背同学小牧上学的情景,属于情景作文。写作本文并没有多大的难度,但粗心的同
学往往忽视题目要求,不能准确把握材料以及注意事项中提供的信息。写作本文要注意的,首先是表达方式。题目要求描?背同学上学\"的情景,这就确定了本文只要求写一个描写片断,不要求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写成了以记叙、议论或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就不符合文体要求。其次是写作重点。题目要求有两个重点,一是\"重点写小新\",二是\"重点是行动描写\",同学们在行文中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如果重点写成了小牧,重点写成了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也不符合题目要求。在进行行动描写的时候,应着重展示人物的行动过程,而不应仅仅是行动的开始或结束的情景。行动描写要具体、形象,即应围绕小新如何背同学上学,写出一个场景,展示一个画面,并且所写的场景或画面应是六年中的典型的一幕。第三是字数。洋洋洒洒写成一篇有记叙有描写有情节的文章,同样不符合要求。第四?注意\"事项中的相关信息。其一,想象要合理。想象合理,指情景设置合理,人物的行为动作等描写合理。其二,要求通过人物的行动描写,表现人物\"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大作文要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本年的大作文仍是供材料作文的形式,这种形式对同学们来说可谓驾轻就熟,但是真正写好并不简单。首先是立意的角度,亦即观点的提炼。按照单则材料作文的思维模式,审题立意的一般步骤是:认真阅读材料→提取重要信息→找出最佳角度→准确提炼观点→联系实际论述。多则材料作文的一般步骤与之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观点的提炼上。多则材料供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这考查了同学们综合思维的能力。
其次是对题意的理解。题目要求\"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也就是同学们在确立论点、进行论证时,不能只取一则材料而置另一则材料于不顾。如何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找出这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点,可以从两方面思考:其一,可以把\"材料2\"中的\"赞赏者\"和\"材料3\"中的\"不少人\"视为两类人,这两类人在是否帮助人的问题上表现出的认识上的差异或对立,是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点。其二,可以把\"材料2\"中的\"赞赏者\"和\"材料3\"中的\"不少人\"视为同一类人,那么,在这类人身上存在着自身认识上的矛盾和对立(即他们既认?帮助人\"值得赞赏,又认为\"不帮助人\"于己有利)以及认识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