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6810字。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独处(chǔ) 脉脉(mò)  倏(shù)的  霎(shà)时
B.撅(juē)断 倔强(juéjiàng) 熨(yù)帖  声名狼藉(jí)
C.隽(jùn)永  沧桑(cāngsāng) 坍圮(tānpǐ)  心神恍惚(huǎnghú)
D.恪(kè)守  亵渎(xièdú) 亘古未变(gèn) 窸窸窣窣(xīsū)
2. 下面四句诗中,反映了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句是 
A、箫鼓追随村社近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沙场秋点兵   D.零丁洋里叹零丁
3.下列四句诗中,填人语段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  )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_________________”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映日荷花别样红 
C.百般红紫斗芳菲     D.乱花渐欲迷人眼
4.下列各句的括号内,依次应填人的一组词是
  ①小屋的出现,(  )了山的寂寞。
  ②每个晚上,山下亮起(  )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  )的灯光。
  ③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  ),一片宁谧。
  A.打破   闪烁   疏落   安静
  B.点破   闪烁   稀疏   安静
  C.点破   灿烂   疏落   柔静
  D.打破   灿烂   稀疏   柔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当我同天真的孩子们一起重看这部影片,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时,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B.在交际活动中,说写者所表达的意义和听读者所理解的意义应当是大体一致的,但又不可能完全一致。
  C.由于原始社会人类尚处在蒙昧和未开化的阶段,所以他们在编织美丽的神话时,并没有想到这是进行艺术创作。
  D.俄罗斯军旅艺术团的精彩演出,博得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央领导同志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后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们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A.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
  B.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C.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
  D.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二、(12 分,每题 3 分)
7.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 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 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 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 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 句 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着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A. “火山”具有表面“平静”而内蕴巨大能量,一旦条件成熟便会轰然喷发的特点,在诗中比喻人民的伟大力量。
  B. 诗中的“你”代表游离于人民之外,甚至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C. “着魔”的意思是“迷恋某种事物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诗中说“突然着了魔”是指突然有一天变得失去理智。
  D. 这首诗格式整齐中有变化,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具有音节美和对称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