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40个字。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复习内容】:《出师表》
【复习目标】:掌握、熟悉课内文言文。
【复习重点】:学会调动知识积累,完成划分节奏、字词解释、翻译等基础题。
【复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基本内容、不同的情感倾向、写作手法等,做好积累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编号】:
【复习方法与步骤】: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表,古代奏议的一种,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请求和愿望。
☆重点字词
(1)中道崩殂(死)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 (3)不懈于内(懈怠)(4)盖追先帝之殊遇(盖,表推测原因;殊遇,优待,厚遇)(5)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6)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8)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菲薄,轻视,小看)(9)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10)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11)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陟,提升;罚,惩罚;臧,善;否,恶)(12)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1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表明;理,治)(1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15) 悉以咨之(询问) (16)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17)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18)必能使行阵和睦(军队)(19)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0)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2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 (22)臣本布衣(平民)(23)躬耕于南阳(亲自耕种) (24)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25)不求闻达于诸侯(做官扬名)(26)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7)猥自枉屈(降低身份)(2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29)由是感激(感动奋发)(30)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31)后值倾覆(值,遇到;倾覆,兵败)(32)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33)夙夜忧叹(早晚)(34)恐托付不效(成效)(35)深入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36)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37)攘除奸凶(排除,铲除)(38)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3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40)以彰其咎(表明,显扬)(41)咨诹善道(诹,询问;道,道理)(42)察纳雅言(正言)(43)临表涕零(涕,流泪;零,落下)
☆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通“缺”,缺点、疏漏)
☆古今异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2)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真诚地感谢。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铺开业。
☆一词多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2)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成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