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11890字。

  湖北省襄阳五中2015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怡   李锡林    审题人:赵冬玲   考试时间: 2015年5月10日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傩戏(nuó) 富庶(shù) 接榫 (shún) 锣鼓喧阗(tián)
  B.岁杪(miǎo) 雌雄(cī) 蹩脚 (bié) 阒无一人(qù)
  C.藩属(pān) 畏葸(xǐ) 干禄 (gàn) 叱咤风云(chà)
  D.阈值(yù) 熹微(xī) 鬈发(quán) 牝鸡司晨(p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罪愆 笙萧 猩红 急不暇择
  B.孳生 尺牍 勋绶 撒手人寰
  C.校戡 养殖 揄扬 一芥书生
  D.漫溯 木碳 歉收 不落言荃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其实文学作品有着作者__________不到的一些远期的效应和永久的魅力。《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多数是女性,__________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意义及展示出的人性内涵,却远远超出了性别的__________。比如王熙凤的形象,她的才干,她的欲望,她的命运,对当今那些才华横溢而又贪欲难遏的风云人物,就有一种特殊的__________作用。
  A.意识   但是    界限    警示       B.认识    只是    界线    警醒
  C.认识   但是    界线    警示       D.意识    只是    界限    警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温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B.看完《悲惨世界》,忽然觉得只有它才能释放自己何以数度泪流满面的原因,那些眼泪是心底暖意和热情的源源涌出。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涵着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千万考生所命运攸关的高考作文不再有意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名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俗称、绰号等,可谓洋洋大观。这不单是一个称呼,还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人称字,对己称名。
  B.小说情节的巧妙安排,如《祝福》的倒叙、《清兵卫与葫芦》的摇摆、《牲畜林》的延迟等等,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增强故事性,吸引读者。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他认为要实行王道,关键在于保民,“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而他的性善论的哲学思想是其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同时认为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人皆可为尧舜”。
  D.《论语》一书既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还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曾皙的聪颖善辩,颜回的潇洒脱俗,子贡的温雅贤良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华  表
  唐尧、虞舜当作帝王的典范,他们当政时还是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当时文字还很简单,要把意见写在谤木上是很困难的,后世人并不注意这些事实,当中国进入到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以后,文字发达了,能够把意见写到谤木上了,但这种发扬民主的纳谏之举却反而行不通了,于是,立在大道上的谤木不再有听纳民意的作用了,而是逐渐变为交通要道口的一种标志了,所以到后来“谤木”又被称为“表木”,这就是华表的起源。
  那么,这种表木最初是什么样子呢?据古籍中记载,早期的谤木,即后来的华表,它的形状是以横木交柱头,样子像桔槔。桔槔是古代吸水的工具,样子是一根长杆,头上绑着一个盛水的水桶,所以华表最初的形式就是头上有一块横木或者其他装饰的一根立柱。这种华表立在露天,经不住常年的风吹雨淋,很容易损坏,于是木柱逐渐被石头柱子所代替,但是它的形状还维持着木柱子的式样,细长的柱身,柱头上有一块横板,这就成了华表最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