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320字。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江苏省兴化中学 倪逊
一、解读《考纲》
“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多年来,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仅限于成语,每年都有1题,分值3分,从历年试题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但从高考统计来看,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二、熟语——丰富多彩的生活语言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约定俗成)、谚语(口耳相传)、歇后语(巧设悬念)、惯用语(语义双层、双关)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来源: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
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
三、考试方式预测
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应选B项。B项书写全部正确。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
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吹毛求疵)
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贪得无厌)
3、作为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用到某个成语、熟语。
例: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2004全国卷丁)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①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②追根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