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080字。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要】
2015年语文科《考试说明》(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就文言文阅读来讲,主要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大方面。具体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巧点妙拨
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文言虚词,要充分发挥课内句子的引导作用;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
其中,文言语句翻译的考查频率为100%。考查的一般是2---3个句子不等,但句子都较短,一般在25---50字间,分值是10分。可见,句子翻译本身,在文言文阅读中所占比重较大,分值也逐渐增加。句子翻译是对词语和句子的综合考查,词类活用的考查频率约为68%,个别情况涉及了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的考查频率约为65%,高频考点是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低频考点是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所考知识点多来源于课本,是课内知识的课外延伸与运用。从考查趋势上看,2015年高考,文言语句的翻译仍将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典题对应】
(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
C. 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D. 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名师做堂: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把实词的解释带入原文原句,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境。此外,立足选文,课内寻根;分析结构,辨别词性;联想成语,推断词义;寻找对称,以彼推此都是理解实词含义的好方法。“延”字在此处并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