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30字。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
  江苏省盱眙中学  李淞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3.诵读课文,体会书信中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柔中寓刚,语言委婉有礼,意志坚决果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公元1069年北宋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却遭到许多士大夫的极力反对。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或许能从中了解到王安石实施变法所受的阻力及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解决句读
  1.读准字音
  (1)强聒(ɡuō)       (2)壬人(rén)            (3)卤莽(lǔ)
  (4)胥怨者民也(xū)       (5)怨谤(bànɡ) (6)会晤(wù)
  2.学习小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要求:能认真、大声、准确、清晰地诵读;能指出对方诵读中的失误和不足。)
  3.全班齐读
  三、分组讨论,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阅读文章标题,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由题入文)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补充】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
  2. 书信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这封书信中,作者主要是回复了司马光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追问: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
  四、小组合作研读课文,弄懂字词(分组展示)
  1.【重点字词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