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四《阿房宫赋》课件+教案+同步训练 (打包3份)
《阿房宫赋》 教案.doc
鲁人版必修四《阿房宫赋》(65ppt)课件.ppt
鲁人版必修四《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阿房宫赋 教案
步骤:
一、 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这篇作文让杜牧在高考中获得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此文甫出,震惊朝野,长安学子文人争读《阿房宫赋》,一时洛阳纸贵。今天,我们手捧《阿房宫赋》,还可以感受到“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盛景。不过,我读此文,常要问两个问题:一是人们常常听说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可见汉赋是一代风流,但我们今天还有几人读汉赋?为什么汉赋不传而《阿房 宫赋》不朽?二是《阿房宫赋》一篇骂人文字,却是字字珠玑,锦绣辉煌。现在我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你们,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二、 体会课文立意与构思
课文预测
1、教师设问:文题一共四个字,一个“赋”告诉了我们什么?阿房宫是宫殿,是建筑物,如果叫我们写“鸟巢”,你会写些什么呢?
一般人可能就这么写“鸟巢”的,但大师不会这么写。我们 来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岳阳楼记》《醉翁听亭记》,看看它们是怎么写的?
2、教师设问:那么这篇文赋写了什么?
3、教师设问:作者想写什 么?
细读文尾
古人喜欢卒章显志,教师带领学生细读文尾。
4、学生齐读,教师设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句话有点费解,如何理解?
教师提示:从下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教师明确:秦不爱其民。
5、教师设问:从前文来看,哪些事情反映了秦不爱 其民?
教师明确: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奢侈无度,是为“穷奢”,阿房宫就是一个例证。②广罗女色,是为“极欲”③搜刮珍宝,弃掷逦迤,亦不甚惜,极为浪费。古人总结出帝国王朝灭亡的铁律:“成由勤俭败由奢。”
6、教师设问:我们想象一下,当人民看到秦始皇这样骄奢淫逸,内心有什么反应?
教师明确:秦始皇骄奢淫逸“使天下之人,不敢怒而敢言”,你从“不敢
……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③ D.②④⑥⑦
解析:选B。④呕哑:乐器弹奏的声音。⑤独夫:指独裁者。⑦楚人:指项羽。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奈何取之尽锱铢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选D。助词,表停顿,不译。A.代词,代金玉珍宝;动词。B.动词,使,让;连词,假使。C.形容词,顽固;动词,巩固。
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解析:选C。没有同情。
二、语言运用
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