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2张,含教案1份,约2770字。

《海燕》教学设计
无锡一中中学  陈春晖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2、知识目标
⑴了解作者和他的主要作品。
⑵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⑶领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在诗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
⑴学习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培养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良好习惯。
⑵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散文诗的水平,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鹤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他们品味语言的能力,使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设想
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主要作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品背景,引入本课学习(可让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查阅到的资料)。  
1、《海燕》这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当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沙皇专制统治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小说是高尔基根据自己与沙皇政权斗争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俄国革命斗争形势写成的,有深广的政治意义。尤其是结尾的这篇散文诗,它反映了当时革命群众在革命先驱者的激励下,对沙皇专政及其黑暗制度越来越愤激的斗争情绪,预言了沙皇统冶的必将崩溃。因此,它一发表,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成为进行革命宣传斗争的有力武器,并被誉为迎接革命风暴的“战斗的革命诗歌”。列宁非常喜欢这首革命诗歌,在他1906年写的《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一文中,曾引用这篇作品,并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作结束语。
2、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是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是诗歌的一种。
3、作者简介:高尔基,苏联俄罗斯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生于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母亲是小业主的女儿。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11岁开始在“人间”谋生,1891年,两卷《随笔与短篇小说》出版,轰动俄国文坛,成为驰名欧洲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4、这首散文诗以象征手法,描绘了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的战斗精神,预示了革命前景。作者正是这样“在象征下面”“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语言掩盖起来”,“在象征中”“注入很大的思想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