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北京版选修系列 《新闻传记》第一单元 报告文学 教学设计 课件(15张)+文字稿+报告文学知识补充+获奖报告文学篇目
2015年4月北京版选修系列 《新闻传记》第一单元 报告文学 教学设计 文字稿.doc
2015年4月北京版选修系列 《新闻传记》第一单元 报告文学 教学设计 课件(15张).ppt
报告文学知识补充.doc
获奖报告文学篇目.doc
报告文学专题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习背景】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没有报告文学篇目,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的五个模块15个单元中有6个单元的散文,是四种文学体裁中比重最大的,分别涉及写人记事、社科科普、应用文、写景状物、议论抒情和说理论世文,并没有一篇报告文学。而选修的几个模块中也仅此一个单元的4篇报告文学作品。学生对此比较陌生,而实际生活中报告文学是比较常见的。
学生有高一一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基础,已经学了必修四个模块和选修一个模块,有了初步的专题学习和研究意识。文理已经分班,有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方向。
二、【专题整体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及重要的作家作品。引领学生分别解读四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关注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中,通过研读文本,在感悟、理解、鉴赏作品的同时融入阅读、表达与作文的相关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所报告人物的精神境界,思考所报告事实中蕴含的丰富的社会意义;学会关注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三、 【专题整体教学流程】
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的铺垫(讲与读)
通过泛读导引和教师对报告文学知识的补充,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求,了解我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及重要的作家作品。
用两课时带领学生在阅览室进行专门的报告文学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鼓励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阅览室看报告文学,或者回家上网搜索报告文学并阅览。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
……
报告文学知识的补充
一、报告文学的定义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 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现代汉语词典》:报告文学是一种“文学体裁,散文中的一类,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而成,具有新闻性。通讯、速写、特写等也可统称报告文学。”
二、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作品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一支。它是兼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过报告文学作品,人们能够及时地、生动地看到现实生活发生的急剧变化,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步伐。
1、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我们可以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所谓“快”,这是因为报告文学要对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描绘出来。所谓“真”,是指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小说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都应是实有其事的。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准确的材料就是要符合五个“W”,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第三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