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2道题,约9130个字。
北京市平谷区2015年初中毕业会考暨初三统练(二)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一)选择。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字母涂黑涂满。(共1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共8分)
月亮是中国文人最青睐的自然天体之一。自然美是月亮文化的基本内涵,素月流天,它的圆满丰盈,抑或残缺不全,都给人们以美感享受,月亮的这种自然美使古今无数文人为之倾倒;而月亮的清幽明亮、(chéng)明皎洁,似乎也颇迎合人们含蓄温婉、清澈高洁的精神①,所以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文学韵味的文化符号之一。随着远古以来先民对月亮文化的解读,②,对其认识也日渐丰富深刻。民间还因月亮文化而衍生出中秋节、月亮节、拜月等百余种风俗,可以说,月亮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丰富、最美丽的文化之一,月亮也成为最美的文化符号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描述月亮自然美、哲学美的作品不计其数;同是一轮月,文人(jiàn)赏其美与借之寄托情怀,僧家则寓佛法禅机于其中,哲学家则从中③宇宙人生的奥秘。
中国古代文学中很早就出现了月亮意象,可谓联想丰富,色彩缤纷,意蕴丰厚。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更是家喻户晓。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文学作品浩若烟海。如:与月亮相关的诗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联“仲秋赏月名泉畔,元夜吟风古寺前”;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等数不胜数。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依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倾倒(qǐng)皎洁(jiāo)橙明
B.倾倒(qīng)皎洁(jiǎo)鉴赏
C.倾倒(qǐng)皎洁(jiāo)澄明
D.倾倒(qīng)皎洁(jiǎo)签赏
(2)根据语意,依次在横线①②③处填入词语、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追求不断赋予月亮以哲学内涵和情感积淀追寻
B. 追寻不断赋予月亮以情感积淀和哲学内涵追求
C. 追求不断赋予月亮以情感积淀和哲学内涵追寻[]
D. 追寻不断赋予月亮以哲学内涵和情感积淀追求
(3)月亮文化具有典型的神话意蕴。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家喻户晓,除此之
外,下面的神话故事中与月亮有关的一项是(2分)
A.精卫填海B.夸父逐日C.女娲补天D.吴刚折桂
(4)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下面有关月亮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的一项是(2分)
A.海底捞月B.闭月羞花C.月明星稀D.众星捧月
2.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中,产生了很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表现。下面4幅图展示的都是传统节日的习俗,请选出不是元宵节习俗的一项(2分)
A B D C
(二)补写(2分)
3.下面是一副有关传统节日的对联的上联,请补写出跟月亮有关的传统节日的下联,并用规
范的正楷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中。(2分)
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下联:
(三)填空(共11分)
4.默写(共6分)
(1)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分)
(3)《望岳》中的“, ”与《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
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4)月亮文化具有深厚的象征意蕴。请写出你积累的古诗中以“月亮”为意象,表达诗人
思乡之情的诗句,。(不能填上面语境中出现过的诗句)(2分)
5.名著阅读(共5分)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来文学作品中,就有许多关于描写元宵节的佳作。《三国演义》中的“元宵节”讨伐国贼,五臣死节最悲惨。元宵之夜,许都城①(情节),可谓是古代最悲惨的元宵节。《水浒传》中的“元宵节”刀光剑影,打打杀杀最热闹。其中一个故事描写的是大名府的元宵节,②(人名)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从中可以看出吴用③的性格特征。《西游记》中的“元宵节”火树银花,异国风情最出彩。④(地名)元宵节,唐僧师徒四人进城观看灯会。青龙山玄英洞的三个妖精化作一阵清风将唐僧摄到洞中。于是,⑤(情节),师徒四人得以继续前往西天取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