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70字。

《隆中对》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教学设想:
  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怎么讲好这篇名文呢?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我决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难点:
  目的1。
  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正音、熟读课文,准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对联、诗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习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
  二、检查预习,学生齐读课文。
  三、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四、学生讨论回答:
  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五、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
  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刘表:荆州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