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30字。

基础知识及运用
               (古诗词曲积累)
设计/丁海意
一、【要点考点聚焦】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积累,《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而古诗词曲的积累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语言,又能提高同学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中考试题中古诗词曲积累考查的范围一般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古诗词曲的基本篇目,常考查的知识、能力点有:
①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
②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诵完整无误,默写要求无错漏字、词、句,培养识记能力。
③理解和运用古诗词曲名句。
古诗词曲积累常见的题型有五类:
①选择型:即出一组与课文与原文相同或不同的名句,要求考生依据积累基础,判断选择正确答案。此类题型日趋淡化。
②续句型(又叫直接默写型):这是一种传统型默写题。它要求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多为古诗词曲中的名句)。其形式为出上句写下句或出下句写上句,或出两头写中间句。
③理解型:这类题给出了要求默写的诗句的含义或在诗中的作用等提示,要求根据提示作答。
④运用型:这类题设置了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展开联想,根据情境选择句子作答。
⑤拓展型:这是近年中考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要求考生熟悉课内学过的诗词曲名句,经过思维的迁移,写出与之有联系的或同一类属的名句。
二、【重点难点讲析 】
  一般能成为古诗词曲名句的,往往具有以下特点:①巧用修辞,意蕴深刻。②寓含哲理,发人深省。③情景交融,情思悠悠。④情感积极向上,具有警世励志的功效。⑤句式整齐,用词精练传神,有声有色。
三、【解题技法】
  平时积累要与考前强化训练相结合,诗句识记要与字形辨析并重。
  积累的方法有:理解性积累、归类性积累(即将相关古诗词曲的语言标志、内容类属等归类比较,找出异同,抓住“异”点)、口手并用,读默结合,化整为零积累法。
四、【讲练平台】
例1 选出语句与课文原句相符的一项(  )
A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
B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城阕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001年甘肃省中考试题)
  分析:此题属于选择型积累题,做好这类题的前提是熟背会写。可用排除法,A把“鸦”误写成了“鸭”,B前后两句应调换位置,D把“阙”误写成“阕”。
答案选C项。此类题型,答案是唯一的。
例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____,思而不学则殆。   (2)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3)____,江入大荒流。    (4)大漠孤烟直,____。
(5)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  (6)枯藤老树昏鸦,____。
(2004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分析:此题属于续句型(又叫直接默写型)积累题,难度较小,属记忆诵读的较低层次,但得分率并不很高,因为本题答案中的“罔”“受”“尽”“圆”“衰”“残”都是易错字,识记时须力求准确,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临考前还要集中强化字形训练。此类题型,答案也是唯一的。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2)受任于败军之际 (3)山随平野尽 (4)长河落日圆  (5)肯将衰朽惜残年 (6)小桥流水人家
例3(1)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河南省中考试试题)
分析:此题属于理解型积累题,这是中考积累题的基本题型。考生不仅要能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课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回答。例3(1)抓住关键词语“奇特壮美”,例3(2)抓住关键词语“变化万千”“有哲理”,则本题答案就不难找到。此类题型,答案也是唯一的。
答案(1)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