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10740字。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列入名单的作品必须是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能够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它艺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20年来,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就连家喻户晓的梁祝传说也面临传承的困境,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传说的传承者、说唱者,而梁祝文化的"根"在于梁祝传说,故而急需进行保护。
  关于梁祝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书中第一次记下“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的事。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也有梁祝故事,写到梁祝死后化蝶。
  据专家考证,梁祝传说起源于1600多年前的浙江省宁波鄞州,梁山伯原为鄞县(即鄞州)县令,清正廉洁,辛劳过度,病死任上。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宋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中,还明确记载了梁山伯的生卒年月和立庙时间,说梁山伯终年21岁,尚未婚配。
  梁祝传说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风杨柳,缠绵悱恻,这种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也显示出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奇丽的故事情节体现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忠贞精神;梁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接受,从而使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并形成了庞大独特的梁祝文化;久而久之,梁祝传说已衍化为宁波鄞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等。
  梁祝传说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被作为真实的事件附会于多个不同的地区,而梁祝也便兼有了多种不同的户籍。就目前来看,全国至少有梁祝墓9座,梁祝读书处6个。不久前浙江、河南、江苏、山东等四省六市的梁祝申遗代表共同签署了《梁祝申遗宁波共识》。梁祝传说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能代表民族文化认同,且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B.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是一种无形遗产。
  C.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等文化表现形式。
  D.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故而急需保护。
  2.根据原文,下列对于"梁祝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祝传说的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
  B.梁祝传说的故事背景体现了鲜明的江南地域环境特色。
  C.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产生了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
  D.梁祝传说情节奇丽,梁祝"化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人类对于忠贞爱情的追求。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完整地记载了梁祝同冢、死后化蝶的故事情节,是记载梁祝传说的最早文献。
  B.据专家考证,梁山伯实有其人,原为浙江省宁波鄞县县令,因辛劳过度而病死,终年21岁,并未婚配。
  C.梁祝兼有多种不同的户籍,但本文作者认为从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义忠王庙记》来看,梁祝传说应源于浙江。
  D.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