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李白诗二首》课件+ 教案+学案+训练(打包4份)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李白诗二首》同步训练.doc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李白诗二首》(53ppt)课件.ppt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李白诗二首》教案.doc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李白诗二首》学案.doc
《李白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4.分析李白诗歌的特点,初步了解对比、夸张的表现手法,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
目标3和4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1课时
一、导入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余光中《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由以上诗篇导入李白诗二首。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天宝元年(742),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弃官而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是诗人“填之以申己意”之作。他当时与友人岑勋
……
李白诗二首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天姥(mǔ) 渌水(lù)
猿猱(náo) 金樽(zūn)
B.欢谑(xuè) 酒馔(zhuàn)
岑夫子(fù) 万壑(hè)
C.木屐(jī) 石栈(zhàn)
华山(huà) 吮血(shǔn)
D.将进酒(qiānɡ) 千金裘(qiú)
扪参(mén shēn) 訇然(hōnɡ)
解析 B项,夫(fū)。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5分)
A.冲波逆折 豺狼当道
峨眉巅 悬崖绝壁
B.会需一饮三百杯 枯松倒挂
绵延不断 雄奇险峻
C.百步九折 地崩山摧
钟鼓馔玉 天生我才必有用
D.诗的意景 浪漫气息
子规啼月 跌宕起伏
解析 B项需—须。C项才—材。D项景—境。
答案 A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直插。
B.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为。
C.忽魂悸以魄动 以:而。
D.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解析 B项,因:依据。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5分)
A.云青青兮欲雨 B.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C.湖月照我影 D.栗深林兮惊层巅
解析 A项中“雨”,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中”,名词作状语;D项中“栗”和“惊”都是使动用法。
……
《李白诗二首》学案
第一课时《将进酒》
【课标要求】
1.本节知识点: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熟练背诵全诗。
2.重点: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3.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自主学习】
【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代最杰出的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仙”。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李白承上启下,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
【音形积累】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将进酒()金樽()烹羊()馔玉()
欢谑()对君酌()千金裘()
【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朝如青丝暮成雪青:;雪: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
③钟鼓馔玉何足贵钟鼓馔玉:
④径须沽取对君酌径须:;沽:
⑤呼儿将出换美酒将:
【名句默写】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2)人生得意须尽欢, 。
(3) ,千金散尽还复来。
(4) ,但愿长醉不复醒。
(5) ,惟有饮者留其名。
(6)五花马,千金裘, , 。
【学习探究】
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有何作用?重心在哪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