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960字。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新人教版必修3
课程名称 必修3 课程类型 基础学科课程
课程开发 教学备考研究中心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
课程资源 教材、网络、学科资料 教学课数 18课
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学案作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特别有利于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但学案的编制无论是对教师的精力还是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同时,由于轮值教师的能力、态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编写的学案在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师生普遍渴望获得一本不用投入大量精力的成品精品学案,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为了让教师用更多的时间研究校情、师情、生情,让学生用更明晰的课程纲要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探究创新,我们从源头到终端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经过深度研究,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形成了科学、客观、完善的导学方案。
本模块“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说和科普文章。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中外小说)、感受与共鸣(唐代诗歌)、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启迪与想象(科普文章)。“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注重梳理与整合。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
1.欣赏人物形象,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品味小说语言,注意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
3.把握诗歌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4.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5.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字词句知识,进一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6.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7.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第一单元 中 外 小 说
人物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都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即使是现代派小说,也离不开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的刻画。因此,欣赏小说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本单元的三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很成功,如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桑地亚哥等,无不栩栩如生,各具典型意义。
小说从本质上来说是语言的艺术,无论塑造人物还是交代环境都离不开语言。学习时要抓住这一要素,注意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像王熙凤的语言,就非常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而小说的叙述语言则带有作家本人的语言风格,如海明威小说的简洁明快、意丰语简等,就显示了他独特的创作个性。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硬汉子”形象。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
第二单元 唐 代 诗 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全唐诗》收录的情况来看,作者有两千五百余人,诗篇近五万首。从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到士林学子,乃至僧侣妇婢、舟子渔樵、贩夫走卒,有所感怀,皆发于歌咏。那是一个崇尚诗的时代,是一个歌唱的时代。缤纷灿烂的唐代诗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人,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微的过程。二人是至交好友,也以其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唱出了唐诗最美的乐章。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以本单元所选课文而论,《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有如大匠运
……
第 1课 林黛玉进贾府
1.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对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方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
3.通过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1.课前初步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前五回的主要内容。
2.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通过具体赏析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作品主旨。
3.自学讨论,查阅资料,对《红楼梦》和曹雪芹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的含义。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3.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和《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
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讨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认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出场先后的关系,了解作者构思、行文的精妙。
3.以讨论点拨法为主,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从而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操。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本文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了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中心——贾府这一典型环境。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在这些拜望中安排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一一出场亮相,井然有序,历来受人称道。
1.落魄的寒士。康熙在位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卷入皇家派别斗争而受牵连,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全家由南方迁回北京。后来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其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当著书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