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源有些内容本站原来已经单独收录。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学案+同步练习)(打包43套)新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3课 老人与海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3课 老人与海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4课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4课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单元复习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单元复习导学案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5课 蜀道难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5课 蜀道难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 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7课 琵琶行并序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7课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8课 李商隐诗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8课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9课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9课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复习导学案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 寡人之于国也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1课 劝学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1课 劝学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2课 过秦论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2课 过秦论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4课 学习论证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4课 学习论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复习导学案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5课 动物游戏之谜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5课 动物游戏之谜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6课 宇宙的边疆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6课 宇宙的边疆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7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8课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8课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复习导学案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新人教版必修3
课程名称 必修3 课程类型 基础学科课程
课程开发 教学备考研究中心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
课程资源 教材、网络、学科资料 教学课数 18课
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学案作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特别有利于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但学案的编制无论是对教师的精力还是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同时,由于轮值教师的能力、态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编写的学案在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师生普遍渴望获得一本不用投入大量精力的成品精品学案,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为了让教师用更多的时间研究校情、师情、生情,让学生用更明晰的课程纲要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探究创新,我们从源头到终端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经过深度研究,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形成了科学、客观、完善的导学方案。
本模块“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说和科普文章。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中外小说)、感受与共鸣(唐代诗歌)、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启迪与想象(科普文章)。“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注重梳理与整合。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
1.欣赏人物形象,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品味小说语言,注意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
3.把握诗歌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4.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5.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字词句知识,进一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6.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7.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第一单元 中 外 小 说
人物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都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即使是现代派小说,也离不开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的刻画。因此,欣赏小说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本单元的三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很成功,如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桑地亚哥等,无不栩栩如生,各具典型意义。
小说从本质上来说是语言的艺术,无论塑造人物还是交代环境都离不开语言。学习时要抓住这一要素,注意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像王熙凤的语言
……
第2课 祝 福
1.学习梳理概括小说情节,掌握倒叙写法。
2.学习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4.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理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
2.文体梳理: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学习深层次鉴赏解读小说。
3.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理解小说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1.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掌握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理解小说的主题,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1.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让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3.以讨论点拨法为主,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的目的。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祝福,意在答一岁之安,祈新岁之福。那时有这种风俗的地方是不少的,以江南地区而言,一般称作谢年,《越谚》里也有谢年之说,但鲁迅不书“谢年”而写作“祝福”,并且以此为题。这大约是因为字面上容易被读者理解,含义上也更能突出祥林嫂的悲剧:死于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之下的祥林嫂,是在鲁镇的祝福声中结束她的生命的,鲁四老爷们的“福”,正是祥林嫂的悲剧之所在。“祝福”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的情节线索。祥林嫂的悲剧是在鲁镇“祝福”喧闹的爆竹声中展示出来的。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38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他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被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的
……
第3课 老 人 与 海
1.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2.了解桑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其“硬汉”形象,深入理解“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3.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精妙高超的叙事艺术。
4.思考人生成败得失的辩证关系。
1.文本篇幅较长,预习时应扫清字词障碍,理清几个主要场景,初步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悟习惯。
2.查找比较中外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资料,与本单元中国小说进行比较阅读。
3.采用小组交流思考结果的方式,对本文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讨论探究有疑点的内容。
4.探究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和《老人与海》的深刻内涵。
1.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2.细读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3.正确理解桑地亚哥这个人物所具有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1.引导学生从情节发展和人物内心独白两个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认真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不仅通过快速阅读抓住小说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学生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3.以讨论点拨法为主,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培养坚强的意志、永不被打垮的精神的目的。
“老人”是人的代表,“海”是自然的代表,小说以“老人与海”为题,就是要展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人不可被战胜的精神。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这辈子能写出的最好的作品”。这是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这也是一出不经意间自食其果的希腊式古典悲剧。
厄纳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厄纳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的创作方式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1952年发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并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 1961年,因不堪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海明威移居古巴后,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这位老渔民1888年生于加那利群岛,在年轻时移居古巴,在科希马尔当渔民。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险,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不长的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当时
……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3课 老人与海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沮丧(jǔ) 撬走(qiào)
塞满(sāi) 豁出去(huō)
B.榫头(sǔn) 报酬(chou)
蹂躏(lìn) 攥起来(cuán)
C.刹车(shā) 脊鳍(qí)
残骸(hái) 胳肢窝(ɡē)
D.绰号(chuò) 模样(mú)
吞噬(shì) 皮开肉绽(dìnɡ)
[答案]A(B攥zuàn;C胳ɡā;D绽zh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苍皇 晴朗温和 狠毒无比 残缺不全
B.邮戳 波涛汹涌 奋不顾身 慢不经心
C.精采 倒霉透顶 蜂拥而至 耳鬓厮磨
D.理睬 目瞪口呆 遍体鳞伤 凶残嗜杀
[答案]D(A仓皇;B漫不经心;C精彩)
3.下列各句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鲨鱼的出现不是 的。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
②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的鱼,尽管那些鱼游得那么快,战斗的武器那么好, 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③现在已经天黑, 天边还没有红光, 看不见灯火,有的只是风,只是扯得紧紧的帆,他觉得大概他已经死了。
A.偶尔 以致 可是/也
B.偶然 以致 因为/所以
C.偶然 以至 可是/也
D.偶尔 以至 可是/而且
[答案]C(“偶然”可作形容词,而“偶尔”不可,①句结合语境,应该选“偶然”。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显然,②句选“以至”。③句前面表示转折关系,后面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所以选用“可是/也”)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会发现神的影子。
②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
③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的眼中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
④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
……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凋伤(diāo) 霜鬓(bìn)
塞上(sài) 渚清(zhǔ)
B.青冢(zhǒnɡ) 万壑(hè)
憔悴(qiáo) 暮砧(zhān)
C.朔漠(sù) 环珮(pèi)
省识(xǐnɡ) 单于(chán)
D.呼啸(xiào) 万壑(hè)
千载(zài) 寂寥(liáo)
[答案]A(B“砧”应读zhēn。C“朔”应读shuò。D“载”应读zǎi)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归来
B.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前往
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节省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衰颓
[答案]D(A回:回旋。B去:离开。C省:曾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白帝城高急暮砧 B.玉露凋伤枫树林
C.环珮空归夜月魂 D.丛菊两开他日泪
[答案]B(“凋伤”是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
4.下列句子出自杜甫的律诗《秋兴八首(其六)》,排序最正确的一组是( )。
①花萼夹城通御气 ②瞿塘峡口曲江头 ③珠帘绣柱围黄鹄 ④回首可怜歌舞地 ⑤万里风烟接素秋 ⑥锦缆牙樯起白鸥 ⑦秦中自古帝王州 ⑧芙蓉小苑入边愁
A.②⑤⑧③⑥④⑦① B.②⑤①⑧③⑥④⑦
C.③⑥④⑤⑦②①⑧ D.③⑧②⑤④⑦⑥①
[答案]B(由律诗押韵的知识可以判断,末字分别为“头”“秋”“鸥”“州”“愁”的②⑤⑥⑦⑧句应该位于首句和偶句,只有B符合要求)
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 。
(2)一去紫台连朔漠, 。 ,环珮空归夜月魂。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答案](1)江间波浪兼天涌 孤舟一系故园心 (2)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曲江对酒【注】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当时任职左拾遗,但因忤肃宗而不受重用。
6.首联中的哪个字写出了物景的变化?这一联的第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