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30字。

  《氓》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二、补充: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三、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四、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五、作业: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2、梳理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教师提示本文的一些重要词语
  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从女子对他的信任来看,氓没有轻浮和谄媚的形象,后来女主人公

搜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