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一轮复习粤教版教案
2016届一轮复习粤教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教案.doc
2016届一轮复习粤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doc
2016届一轮复习粤教版 论述类文章阅读 教案.doc
2016届一轮复习粤教版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教案.doc
2016届一轮复习粤教版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 教案.doc
2016届一轮复习粤教版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教案.doc
2016届一轮复习粤教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教案.doc
2016届一轮复习粤教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 教案.doc
专题讲评教案二 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1.分析试卷,了解诗歌鉴赏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原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3.推敲语言,规范答题模式,使答案准确、流畅、雅致。
教学过程
一、对照答案,自查自纠
发放答案,对照自查。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二、合作交流,问题汇报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适时合作学习。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误答展示,分析归纳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文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下面以专题规范练九第12题姜夔的《鬲溪梅令》为例加以分析。
(一)错例分析
(1)“粼粼”“盈盈”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病例1:重复,起强调作用;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分析:考生为了能够拿到分数,把能够想到的作用不加分析地全部写上,殊不知,尽管其中能够涉及评分标准中的某一点或两点,在高考评卷中也是拿不到分的。
归纳常见失误一:漫无目的,堆砌术语
病例2:运用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增强了诗句所要表达的语意效果。
分析:这一答案似乎已经从形式、内容两方面回答两个叠词的作用
……
专题讲评教案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
学习目标
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传记文章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原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传记类文章答题技巧。
学习内容及过程
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题规范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和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与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
病例1:如第一大题《大卫•切瑞顿:全球最富的教授》篇的第2题:文章结尾处引用了两位学生对切瑞顿的评价,请谈谈这样安排
……
专题讲评教案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
学习目标
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新闻阅读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原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实用类文章阅读的答题技巧。
学习内容及过程
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题规范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和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与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
病例1:如第四大题第2题:文中描述了搬运工王书恒以及两个女孩阅读的场景,有哪些作用?
有的同学回答:写王书恒以及两个女孩主要是为了突出
……
专题讲评教案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学习目标
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小说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错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学习内容及过程
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题规范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和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
病例1:如第一大题《两个朋友》篇的第1题:小说中三次写到“瓦雷良山的炮声”,请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有同学错答:写出了战争的残酷。点明主旨。
分析:该生不明白题干要求,不理解“瓦雷良山的炮声”其实是一种环境,属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有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人物,揭示主题等作用,而该答案仅仅点到了“战争的残酷”是远远不够的,这说明,考生还没有理解小说这类文本的特征。
归纳常见失误一:不理解文本特征,审题不清,不明意图。
病例2:如第一大题《两个朋友》篇的第3题: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是普通公民,但面对死亡威胁时,却能始终坚贞不屈,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肯说出口令,请结合人物和情节探究其合理性。
有同学的答案为:小说的两个主人公都是勇敢的,坚强的,更是爱国的,所以他们面对死亡的威胁,能够不怕牺牲。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概括人物形象以及理解情节。但是该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概括人物形象,特别是对文本的主旨理解不清晰,从而犯了人物形象理解概念化的错误。同时该答案也没有有效地结合情节来分析人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