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断想
2015年高考语文 作文创新断想(三)猎奇 超越.doc
2015年高考语文 作文创新断想(二)模仿 模式.doc
2015年高考语文 作文创新断想(四)满分 完满.doc
2015年高考语文 作文创新断想(一)另类 创新.doc
作文创新断想㈠
篱笆那边,田野里一棵草莓,果实又红又大又鲜。我爬过去,尝一尝,哦,甜香可口!于是,我移植到我的园圃里,精心培植。我期待我的丰收——这些,理所当然……
一、另类 • 创新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首次启用给“话题”的形式,引出一篇“白话”古文《赤兔之死》,举国为之哗然。2003年高考尘埃甫定,陕西冒出一篇诗歌《无题》,有人细细数来,通篇209字,居然得了满分;北京一篇“经典”古文《转折》,从“天地万物”侃到“笃志愤发”,也得了满分。于是,社会生活和写作辞典里,平添了一个创新词语:“另类作文”。
“另类作文”这称呼,怎么听,也像有点贬义。本想弃置不用,忽然记起毛泽东同志曾这样阐释成语“对牛弹琴”:如果我们除去讥笑对象的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想到这一层,就还是拾起“另类”。我当然在“另类作文”中放进了尊重之意,但并无意讥笑它的创造者,我只是还“另类”以本应属于它的“创新”名分----就从它说起。
“另类作文”云者,显见是相对于人们见惯了的议论文、记叙文这些“大路货”、“看家菜”而言的。的确,近年来种种构思新巧的考场优秀作文,有相当数量的“另类”。可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应该侧目而视?又有什么不好,应该嗤之以鼻吗?
我认为,“另类作文”没有任何不对之处。它不违规,不但符合命题所规定的“文体不限”,更为高考评分标准所鼓励----鼓励“有创新”,鼓励“构思新巧”。“另类作文”使原本“万马齐喑”的考场作文天地,一下子群星璀璨!其实,富有创新价值的“另类作文”绝不仅限于文章体裁;它涉及到作文的题材、立意、体裁、语言和结构等诸多方面,其共同点是突出个性特征,展示创新才华。所谓“另类作文”,也绝不仅萌生于“话题”作文的园地,更不仅限于考场作文。在严格限制的“材料作文”时代,颇具创新胆识和个性才华的作文,历年也层出不穷。只是1999年以来的高考“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为考生展示写作个性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舞台,凭借这个舞台,展示创造意识与个性才华的风潮方兴未艾,从而引起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在时装展示、个性张扬的舞台上,你不穿上色彩绚丽的“另类”服装,不走出优美典雅的“另类”步态,而是穿着
……
作文创新断想㈡
二、模仿 • 模式
可是话说回来,我们的考生,甚至每个普通人,大体上都没有独力创造新巧作文样式的能力:我们不能像屈原,创造出楚地辞赋;我们也很难像老舍,酿造出醇厚京味。“另类作文”中表现出的亮点,大多还只是模仿。只不过有的模仿是有意的,刻意为之的;有些是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在考生作文中出现的闪光点,往往是自发的、散漫的、随意的。我们提倡用备考的自觉意识取代自发的、散漫的、随意的以至教条的等等不自觉状态。怎么办?抄袭他人作品有失道德,背诵自己的宿构成文,也很容易失误。可行的路有一条:移植一棵“草莓”,经由“创新样式”的有效培植,融合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实现“一招鲜,吃遍天”!与此同时,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兴趣盎然、方向明朗的“另类”培植中提升。
其实,我们谈“另类”谈到这里,已经泛化了“另类”的初始意义,“另类”已经成了“创新”的代用词。如果说,具有创新价值的、人文价值的、思想价值的、情感价值的、审美价值的考场作文是浩瀚大洋里的一座冰山,那么,初始意义的“另类作文”,只是浮露出洋面的一角;如果说,具有题材价值的、立意价值的、体裁价值的、语言价值的、结构价值的考场作文是航行大海的一艘艘潜艇,那么,初始意义的“另类作文”,只
……
作文创新断想㈢
三、猎奇 • 超越
“创造”离不开“新”,“新”就必须突破旧有模式。对中学生而言,首先要有不同于“旧我”的意识,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求新,一次超越。中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是超越,首先超越旧我,继而超越群体。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实现这种超越呢?
在对“作文创新”的认识上,似乎存在一个误区:人们一谈到“作文创新”,马上与“奇思异想”单一地挂钩,而很少想到,更很少认真对待创造的其他方面、其他因素。前面提到,作文创新,大体有五个领域,不仅是单纯的立意新奇。并且在五个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应以猎奇为目的;当猎奇超过了自己谋篇行文的能力,“天马行空”一旦变成“信马由疆”,超越也就必将失控,以致摔落。
创造当然欢迎奇思异想,但仅有奇思异想,构不成完整的创造,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创造要“新颖而有价值”,要“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据爱因斯坦的见解,我们可以将创造分解成三个要件。一、质疑,即对某种现状否定、批判;二、构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构想越“新奇”,越有创造价值;三、实现,也就是找到实现这构想的途径,从而将“新奇”的构想转化为现实。三个要件有大体的分别和次序,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例如,将一个构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势必要有一系列“子构想”来支撑,没有这些“子构想”及其合理化,总构想的合理化便是空谈。创造“构想”是出新的,但创造“实现
……
作文创新断想㈣
四、满分 • 完满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高考中,甚至在整个高考中,就单题而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在高考考场上,作文获得满分,是每位考生追求的理想;作文获得满分,将是考生终生铭记的光荣。“创新”思维,正是开创满分作文的必由之路。
但是,对“作文满分”,还存在一些歧见,有必要说上两句。
有一种说法是“作文无满分”。2003年初夏,《北京日报》曾发表了某大学一位教授这样一段论断:(高考)命题的随意性导致学生写作的随意性,同时导致阅卷者评分的随意性。连续几年高考作文都出现了满分现象,这是不很正常的,是这三个随意性造成的。……
笔者近年致力于探讨语文教学与备考的“自觉意识”,反对的就是“随意”行为,因此,这位教授的高论格外引起我的兴趣。读后,疑窦丛生。
第一点不明白的是:教授所云“随意性”究竟指的是什么?我妄自猜测,有可能命题“随意性”指“文体不限”;考生“随意性”指考场作文多样;阅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