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精读基础练习
2015年高考语文 精读基础练习(三).doc
2015年高考语文 精读基础练习(六).doc
2015年高考语文 精读基础练习(四).doc
2015年高考语文 精读基础练习(五).doc
2015年高考语文 精读基础练习(一).doc
精读基础练习㈡.doc

  精读基础练习㈠
  A组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004年9月1日恐怖分子持枪闯入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一位名叫艾尔扎的女教师向恐怖分子抗议,要求让最小的孩子安全离去。一名绑匪 地听完了她的要求,然后问道:“你讲完了吗?”艾尔扎点了点头,那位绑匪立即举枪射击,她立刻倒在血泊中。体育馆内的气氛极其恐怖,有位家长让人们 ,结果也被恐怖分子枪杀。他的尸体在那里摆了很长时间,然后匪徒让人把尸体拖走,命令一些 清洗血迹。
  A.耐心 镇静 男孩 B.专心 安静 女孩
  C.凶狠 逃跑 家长 D.嘲弄 卧倒 教师
  [同学可以谈谈选择的理由,但不强求]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到车站接了父亲回到都市中的家里,我无法形容父亲的表情有多么近乎 。他在屋内转了三圈,才放下提着的装满番薯的麻袋, 地说:“你咧,你竟住在无土的所在!”接着一阵剧烈的干咳,一个人住在脚踏不到 的地方,父亲竟不能忍受:他的番薯该种在那里?
  A.无望 愤愤 泥土 B.失望 恼怒 土地
  C.绝望 责备 大地 D.渴望 抱怨 乡土
  [同学可以谈谈选择的理由,但不强求]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我写出一篇短篇小说。拿给父亲看。他看完后瞟了我一眼:“ 。及格。比我这么大时写得强多了。只是这个地方,要是换了我的话,我是要改一改的。你写的是:‘小鸟 间想不到地明白了’,不如改成‘ 间’的好,你应当力求写得明白如话……”爸爸微微一笑。
  A.很好 忽然 猛然 B.真好 猛然 忽然
  C.挺好 蓦然 突然 D.不错 突然 蓦然
  [同学可以谈谈选择的理由,但不强求]
  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三年级数学考试。老师阅卷时发现有十二个男孩子对某一题的答案错得完全一样。老师叫这十二个男孩子放学后留下来。她不问任何问题,也不作任何责备,只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和那位伟大作者的名字。他要求十二个男孩子每人抄写一百遍:
  ……
  精读基础练习㈢
  A组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比如说图象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但是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真理,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
  对文中“这说法”指代的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杜撰来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 B.创作方法中显然附会的地方
  C.杜撰方法中强调的朝夕揣摩 D.《宣和遗事》中的部分真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850年7月,在伦敦瑞特琴公园路展出了一台电力机车牵引模型,马克思在参观了这个展览后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推翻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时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跨入网络社会,走向新的文明。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成为联结未来信息社会的纽带。各种网络将把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联为一体,形成“地球村落”,促使人类的共同发展。全球将形成一种崭新的信息与通信网络系统,它能以更快的速度传诵和处理数量日益增加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
  对文中的“地球村落”,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表明世界信息和网络技术,将拉近人和人的距离
  B.为了表明网络将形成未来社会的纽带,促进人类发展
  ……
  精读基础练习㈤
  A 组
  1.对下面文段结尾处的“发现”,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是最个性化的,甚至具有一定排他性。因此,鉴赏的路子必然是多元的,不同的读者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理解与把握同一作品。就是同一读者,比如我们自己,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需要,甚至不同的心情……,去读同一个作品,也会读出不同的意思和“味儿”来,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这真是其乐无穷的事——说到底,文学鉴赏的本质与乐趣就在于“发现”。
  A.不仅是对作品的发现,更是对自我的发现
  B.不仅是对自我的发现,更是对作品的发现
  C.不仅是个性化的发现,更是排他性的发现
  D.不仅是排他性的发现,更是个性化的发现
  2.对下面一段文字结尾处提到的“因果关系”,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追究穷人挨饿是谁的错误意义不大。找出导致贫穷的原因,对症下药,脱贫致富才是正经。为富不仁固然可憎,总举着自己的贫穷来说明“我比你高尚”也同样要不得。“百分之五”的人口消费了“三分之一”的资源,这只对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有意义。若硬与自由民主扯在一起的话,那也是因果关系。
  A.“为富不仁”是因,“穷人挨饿”是果
  B.“空喊高尚”是因,“不能脱贫”是果
  C.“大量消费”是因,“生拉硬扯”是果
  D.“自由民主”是因,“高度发达”是果
  3.对下面一段开头处提到的“红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红生是老生行中的支派,指勾成红色脸谱的老生,主要是扮演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