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50字。

  琵琶行并序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琵琶行并序》——是本单元“诗从肺腑出”部分的第三篇阅读材料,它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创作的又一高峰。诗歌通过诗人亲身经历,叙写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诗歌“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善于运用秋天的枫叶荻花和三次江月的精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情感外,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精到传神的描摹,从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与内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自己难以言说的情感。同是,诗中一段对音乐的描绘历来为人所称道。总之,《琵琶行并序》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佳作。学生通过对此篇课文的学习,一方面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得到一种情感的陶冶,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一些感悟。
  思路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品味诗人描绘音乐的高超技术,欣赏诗人对景物与人物的准确把握,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认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主题,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生活况味,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本节课可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例如:播放一段配有琵琶曲的课文朗诵,展示琵琶这种乐器的图片,以及秋天的风景图,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景。另外,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反复朗读;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课前最好让学生预习准备:
  1.疏通生字词,熟读《琵琶行并序》。
  2.对白居易更进一步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歌行以及诗人白居易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诗人描摹音乐的片段,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品味人物的性格与心理,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味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构思的巧妙,理解琵琶女与贬谪诗人的内在联系。
  3.理解主题,使学生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况味,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抒情诗非常发达,但是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却是凤毛麟角。在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两首。北方的代表作是《木兰词》,南方的代表作是《孔雀东南飞》。到了唐代中期,有一位诗人竟然一个人就写了两首流传千古的长篇叙事诗,一首是《长恨歌》,一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琵琶行并序》。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诗歌导入
  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过这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来,我们又学习了这样的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大家都知道这位诗人是谁——白居易。白居易是杜甫、李白之后唐代又一位非常出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白居易另外一首非常著名的诗篇《琵琶行并序》。
  推进新课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