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370字。

  蝶恋花 雨霖铃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蝶恋花》《雨霖铃》——是本版块“词别是一家”部分的第二、三篇阅读材料。作者分别是晏殊、柳永。两位都是北宋初年的词人,见证着词由发展走向成熟,在中国词史上占有各自的地位。两首词,都是描述分离之事,却是一雅一俗,正好代表了当时词发展的两种不同倾向。因为风格不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完全不同。《蝶恋花》含蓄,寄托比兴,融情于景;《雨霖铃》直接,白描铺陈,情景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教学的手法,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这两种同一时期的不同词风,了解词的发展脉络,欣赏不同的创作手法,同时也透过字句领悟词中缱绻的情感,获得知识的积累和审美的体验。
  思路方法
  两首词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关注在表达离情别绪时这两首词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及词中所展现的曲折内心世界。使学生在写作上得到启示,在情感上得到熏陶。
  本节课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雨霖铃》是一首极富韵律的词,听一听配乐朗诵,更有助于其音乐性的表现。总之,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媒体呈现(音乐、幻灯片、语言材料);反复朗读;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准备:
  1.熟读两首词。
  2.初步了解晏殊与柳永。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词人晏殊与柳永的基本信息。理解情与景的不同关系,品味两首词对情与景的不同处理方式。欣赏两首词的不同语言艺术,感受词的多姿风格。
  2.欣赏词作上下片景与情的起承转合。体会两首词不同的情感表达,一个收,一个放的不同形式。
  3.通过两首词的学习,受到人类普遍性情感的感染,体会到一些深广的内涵。透过字句感受不同词家的不同人生,对人生况味有更深入的体会。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关于离别与思念,相信我们已接触太多太多,古诗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王维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正因为有了别离的痛苦,于是才产生了这么多令人怦然心动的优秀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晏殊与柳永的词,看看他们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心中的离愁别绪。他们有什么高明之处,而使自己的词流传至今。
  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晏殊与柳永的词。这两位词人都处于北宋初年。关于他们两人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据说,当时晏殊已经官至宰相,柳永做了很多年小官都没有提升。于是他就去找晏殊这位在文坛与政坛上都有很高地位的人评理帮忙。晏殊问他:“你写词吗?”柳永说:“和您一样,也写词。”然而晏殊却说:“我虽然写词,可不写什么‘彩线慵拈伴伊坐’。”柳永听出里面的讽刺,知道不能转机,默默退去。晏殊与柳永都是当时很有名的词人,为什么晏殊一点都不欣赏柳永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词,把这个谜底揭开。
  推进新课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1)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