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60字。
记念刘和珍君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1926年3月18日发生于北京的“三一八”惨案,青年学生刘和珍为国英勇捐躯。《记念刘和珍君》就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她而写的一篇悲愤警世的名作。
全文共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写本文的起因、意图,抒发了作者的悲愤感情。第二部分进一步点明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第三部分,通过对刘和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爱憎分明的精神品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哀悼和崇敬。第四部分写听到噩耗后的愤慨心情,控诉反动派的凶残和学者文人流言的卑劣。第五部分,记述惨案发生的情景,赞扬爱国青年的沉勇友爱,痛斥反动派的凶残无耻。第六部分,评述请愿,指出社会影响。第七部分,总结全文,指出烈士死难的意义,鼓舞人们奋勇前进。综观全文,第一、二部分,悼念死者,唤醒生者;第三、四、五部分,追忆往事,揭露罪行;第六、七部分,讴歌烈士,点明意义。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并能够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清文章的组材线索和写作思路,抓住每一部分的关键字、词、句、段,了解各部分的内涵。
思路方法
本专题的学习方式为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依托于对文本的深入研讨。《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比较难教的课文。文章有许多地方不容易理解,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也比较长,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文字可能有些障碍,教学中应适当介绍课文写作背景。学生可以先粗理写作思路、文章结构层次,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整体性认识后,再逐段精读、分析。这样,文字上的障碍比较容易清除。也可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提示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细致地反复精读课文,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思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与认识。建议找到“三一八”惨案的有关历史纪录片,以录像导入代替枯燥的背景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方法: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1.积累文章中重要的字词句,并能够背诵相关段落。
2.学会采用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3.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本文的线索。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深入理解文章含意深刻的句子。
5.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理解刘和珍追求真理、不畏强暴、勇敢果决的精神。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请愿人民的血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种罪恶、悲哀、耻辱!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便已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在惨案发生后的第六天,鲁迅先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痛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民永远记住这笔滔天血债!
情景导入
忘不掉那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硝烟;忘不掉那打着“民主”旗号的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