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40字。
漫步在无人区
1978年3月,美国《费城问讯报》记者理查德•克雷默步行穿越中东无人区,目击战后死一样的寂静,他的报道获得当年普利策奖——全球记者最高荣誉。那一年,克雷默27岁。报道细腻、生动,而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年轻战地记者的勇气和关爱之心。“这类战争,就像越南战争一样,没有前线,也无所谓防御或进攻。它把记者个人的安全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一枚炸弹或者一粒子弹不知从什么地方就会钻了出来,这种情况已成为家常便饭。所有记者都了解这种情况。”这是普利策评选委员会对克雷默报道的一段推介。这种情况至今没有改变,2000年9月巴以流血冲突爆发以来,已经有十多名记者在前线丧生,受伤者更是难以统计。本文就是向我们描述那个危险的地方。
1.“一个自来水龙头正在往外淌水,流出来的水在地上形成了小溪,然后一直流到一块曾经是花园的低洼地里。”请品味这句话中“淌”字的妙处。
提示:“淌”一般用于大自然中水流的状态,顺其自然,没有人去开关,这个动词用在“一个自来水龙头”上,鲜明地印证了主题——“无人区”。
2.“这里,微风擦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也会使你吓一大跳,赶快隐蔽起来,等到你钻到橘林里,仰望天空,察看是否有飞机之后,你立即会觉得自己太蠢,神经过分紧张。”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提示:“微风擦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与“仰望天空,察看是否有飞机”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频繁的战火,使人神经错乱。这两句把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与“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有异曲同工之妙。
3.在“他们随时都在移动,有时也参加战斗,但多数时候是移动,而且越来越往后撤”这句话中能否把“随时”替换成“有时”?为什么?
提示:不能替换。“随时”强调“不论何时”,突出人的不由自主。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篱笆(ba) 橘子(jú) 砧板(zhān) 不胫而走(jìnɡ)
B.坎坷(kě) 喧嚣(xiāo) 棘手(jí) 阒无一人(qù)
C.着重(zháo) 巷道(hànɡ) 雏菊(chú) 呆若木鸡(dāi)
D.畸形(jī) 逃窜(cuàn) 庞培(pánɡ) 扺掌而谈(d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火箭三巨头“集体沉沦”,让所有人都大跌眼睛,阿泰斯特面对媒体,公开批评麦迪防守不力,将更衣室的矛盾抖了出来,但姚明否认了“内讧”的传闻。
B.他正告我说:“这笔交易对你我都有利,你我都是一样的人,只是被人驱使、身不由己的过河卒子。何必要两败俱伤,为什么不可以两全齐美呢?”
C.记者的出现使他们有些狼狈,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D.确切地说,这里也有声音,而且十分糟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______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这一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
(2)非政治化是《奥林匹克宪章》所规定的,一些人口口声声______自己是《奥林匹克宪章》的维护者,却明知故犯,把奥运政治化。
(3)直到今天,牛奶仍然没有真正走进所有的中国家庭,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