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山东省北镇中学
姓名:高胜军
[学习目标导航]
1、知识目标:①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文章要点;②了解文章的写法。2、能力目标:体味文章缜密的语言风格,学习其表达技巧。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背景知识互动]
作家作品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物理学家,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重点字词1、字音 前瞻(zhān) 利玛窦(dòu) 隐晦(huì)繁琐(suǒ) 真谛(dì) 倭(wō)寇2、字形 浮想联翩 出类拔萃 悱恻 真谛3、词义逆转:(局势)恶化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前瞻:向前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
[教材优化全析]
一、内容详解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5段),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可分五层。第一层(第1、2段),中国科学在国史上曾有过辉煌时代,曾遥遥领先于西方科技。第1段,举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的例子证明:中国的技术在1400年前是胜于欧洲的。郑和下西洋,远涉重洋,历经数年,战胜惊涛骇浪,冲过激流险礁,所用大船之大在世界独一无二。不但有历史记载,更有在南京挖掘出的实物为证。史料、证据均确凿无误,以事实证明中国科技在历史上的辉煌。第2段再以中国古代大发明为例,并引英国大哲学家培根的话来证明:1400年前,中国的技术超过了西方。是中国技术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文明的不断迈进。引用名人名言,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一层作者运用事例,引用名人名言,充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是领先的。第二层(第3-7段),自1400年开始,中国的科技开始举步不前,致使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第3段,火药的发明国竟然要请一些传教士从澳门把造火枪的技术引到北京,这就证明中国科技已落后于西方,或者说西方在技术的发展上已远远地超过了中国。在西方,大哲学家、大科学家不断涌现,致使西方最早产生了近代科学的萌芽,而此时的中国都停滞不前。结果是先进的不断飞跃前进,落后的就更落后。第4段,西方的牛顿开创了一种精神,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解放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第5段,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是中国科技史上敢于吃螃蟹的人。他体会到了科学的真谛,他力图将先进的科学引入中国,他的这种努力是可贵的,而由此产生的影响的微乎其微又可以看出近代科学在中国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尴尬? 第6段,鸦片战争,使中国备受近代科技之害,由此产生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科技与传统思想的大碰撞,而碰撞的结果是科技的失败,进一步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落入无底之深渊。第7段,进一步探讨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低谷的原因:自卑感限制了中国人思维的发展。总之,在这一时段,中国科技遭遇重创,举步维艰,停滞不前,远远地落后于西方。第三层(第8-14段),进入二十世纪,中国科技略见起色,而真正使中国科技飞速发并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竞争的是二十世纪的后五十年。第8-9段,1900前后,中国科技史上有三件有划时代影响的大事,中国的科技开始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1898年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它为中国科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1905年废除科学制度,打破了科技发展的枷锁,为广大年轻人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机制保证。然后是有大批青年学子被派往海外留学,直接接触先进科技,成为引进近代科技的排头兵。这三件事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培养了人才,提供了研究阵地。这是意义极为重大的事件。第10-11段,1900年至1950年这50年间,中国开始引进了近代的科技,可是没有达到科技本土化的目标。为什么呢?一是人才不足,二是经济基础薄弱,三是动荡频仍,科技研究缺少稳定的发展环境。这些因素制约了中国近代的发展,只能算是近代科技的起步阶段。第四层(第12-14段),二十世纪的后五十年,是中国近代科技蓬勃发展的五十年。在这五十年中,中国的近代科技有了惊人的进展,有些方面已进入世界领先阶段。列举中国科技发展的实例,证明中国近代科技的进步,如原子弹的爆炸,氢弹的研制,卫星上天等等,这都说明中国近代科技已经进入高速、良性发展的阶段。第五层(第15段),总结上文,提纲挈领。对中国科技发展史的几个阶段用简明的语言作了概括,准确,凝炼。以上各层采用分-总的结构方式,浑然一体,巧妙成章。第二部分(第16-17),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前瞻,对未来充满高度的信心。第16段,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发展辉煌要具备四个因素,即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条件。大凡科技进步的国家都具备上述四种因素,作者认为,下一世纪的中国完全会具备上述条件,不言而喻,中国科技的未来是辉煌的。第17段,关注到了发展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但这些不利因素不会阻挡住中国科技进步的步伐,因为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正是在战胜不利因素、不断排除干扰的基础上进行的,未来的时代环境会更优良,条件会更具备,那么,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会一日千里,再创更大辉煌。作者以极为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作者高屋建瓴,科学推断,实事求是,以令人信服的实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以饱满真挚的情感,回顾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光明未来,读后使人振奋不已,激情澎湃,是一篇说理透彻,催人奋进的演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