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4100字。
湖南 永州
陶铸中学2006届高三复习教案
肖 立 新
2005年7月
教学内容:2005年高考湖南卷讲评
教学目的:1、分析湖南卷试题特点
2、解读2006年命题思路
教学重点:从分析中透视命题思路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什么是勇者?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的人就是勇者 古今中外,任何一场考试都会有成绩优劣之别,成绩不好只是暂时的失利而已,并不能说明一切。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就像在学习走路的孩子经常会跌跤一样,失败是人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怎样面对失败,是否能从跌倒处爬起来。心理专家认为积极心态能使人主动驾驭生命,掌握自己的命运。面对高考的失利,考生应学会全面看待事物,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采用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摒弃烦恼,树立自信。
二、试卷分析
(一)总的特点
有人把2004年湖南高考语文卷比喻成青年人,有一种灵动之气,我认为今年的高考试卷就像中年人,充满了成熟、稳重。它最大的特点是变
1、考前就知道的有分值的变化、题型的变化(翻译增加1分、默写增加2分、赏析短文)
2、考后知道的有(1)古诗文默写。今年湖南卷的默写题分值虽不大,但比较引人注目。首先是分数增加到6分,为全国之最;其次是难度大,要求对占诗能整篇背诵并能正确书写。显示出命题组对中学生记诵古诗文名篇的较高要求。
再次是题目的变化,由去年的“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到今年的“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由原来的4空4分到今年的10空6分,文字量有所增加,由原来的有所选到今年的没有选择,难度有所增加。
最后,大家知道,语文是一门“记、问”之学,背诵默写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功课。关键问题是该背些什么?如何去背?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在这个问题上至少给我们三个提示。
其一,淡化名句意识,要求背诵整篇文章。试题中荀子《劝学》和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句子,虽然逻辑谨严,音韵和谐,内蕴丰沛,却不是所谓“名句”;其二,既是背诵,就当务求准确。今年这道题的评分标准是错一字则整个句子不给分,要求考生平时读书就要讲求精准无误,不可囫囵吞枣。真所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其三,试题所有句子均出自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必背篇目,无需中学师生到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去搜罗“名句”;让中学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本上来,事实上也大大地减轻了中学生准备此题的负担。
(2)古诗赏析题,湖南卷通过两首诗对比阅读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这对于过去只注重考察“诗眼”和诗句是一种纠偏。
同去年相比,相同的是根据提示,完成赏析,“根据提示”既避免了考生不知从何下笔而乱写,又可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
不同的是今年是比较阅读从用字到内容进行比较,是求异式的比较。
(3)作文题。湖南的“跑的体验”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写,又能较好的区分创造力之高下。新浪网的调查数据表明,湖南的作文题是“最适于学生创造”的。同时,湖南卷还对文体做出了硬性要求——记叙文或议论文,重新提出加强作文文体意识的要求,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高考作文,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考备考的重点。近年来全国高考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这一形式具有宽泛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考生所写的内容只要在话题范围之内就不算离题,不同情况的考生都可以有比较大的自由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生备考过程中押宝猜题的现象。但是,这几年的高考评卷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话题作文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一,由于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中学作文教学中就淡化审题,有的教师甚至从来不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其二,由于话题作文多不限文体,致使许多中学生缺乏基本的文体常识,写出的文章花里胡哨,非驴非马;其三,由于话题作文对考生很少限制,什么题材都可以生拉硬拽地往话题上扯,所以宿构和抄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作文试题文字不长,转录于下: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从命题形式来看,题目是由“引导语+话题+要求”构成的。引导语的内容既是对考生思维的提示和指引,更是对话题的明确限制。可以写“经历”,可以写“感受”,也可以写“认识”,但一定要“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不可以漫无边际地胡编乱造,也不可以空洞无物地无病呻吟。有效地避免了话题作文题材要求过于宽泛的缺陷。作文要求指明要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强化了文体要求。这样一来,整个作文试题既有话题作文之利,又加大限制,尽力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