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70字。
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世,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的葬礼上,与他一生并肩作战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文发表了这篇著名的讲话。他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作精要的总结,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恩格斯对挚友的沉痛悼念。在这篇文章里,恩格斯抒发真情——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全文言辞恳切,字字珠玑,起承转合,笔意流畅,层次清晰,要而不繁,充分展示了恩格斯的语言艺术。文章对马克思的评价极为中肯,情真意切,格调沉痛而激昂。
思路方法
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悼词,所以可在了解悼词基本格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内部层次。要深入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复杂深厚的情感。由于是译文,而且长句多,有阅读障碍,要指导通过分析句子的语言形式来理解这类长句的思想内容。继续体会内容丰厚的字句,重点从修辞角度咀嚼语言的精妙。最后可指导阅读其他悼词类文章,以巩固一些相关知识。
三维目标
1.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分析结构,理解内容,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科学的发展是经历了很漫长的时期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出现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智慧发现了许多客观规律,以卓越的理论去推动科学向前发展。在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正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这就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以其卓越的功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歌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
故事导入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思考一切”是他一贯的性格,“思考一切”也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能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呢?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因此,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还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是作为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推进新课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恩格斯可以说是马克思家庭的一员。他们年轻时就在一起,并平行地发展起来,互相最真挚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参加革命运动,研究革命理论。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意见比对其他任何人的意见都更加重视。因为马克思认为恩格斯是能够同他合作的人。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