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70字。
课题:《长恨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二(5)班 课时:1课时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第二课。本课是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老师的牵引下的运用实践,是学生掌握鉴赏诗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技能的初步实践。故重点是突出对学生鉴赏技能的运用导引。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他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他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内涵,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方法鉴赏古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代诗歌的情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有所储备,这就为鉴赏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本诗歌的鉴赏,学生能形成比较规范的鉴赏技能,这增强了学生学习本诗歌的兴趣和激情;但是,本诗歌历史背景比较浓厚,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适时补充,不过只要学生积极融入课堂、积极思索,就可以形成技能,感悟到诗歌的魅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诗歌。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技能的魅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