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990字。
专题十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专题导语: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和发展,直到辛弃疾“横空出世”在南宋词坛上。辛词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本专题所选的四首词均能体现这一特色。
学习本专题,要达成以下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把握辛词的思想内容。
2.初步了解辛词的多样化风格及多样化艺术手法。
学习本专题,特别要关注辛弃疾复杂的人生经历、一贯的人生追求和始终如一的创作主题,以及这些内容在词作中的反映;还要把握住辛词中强烈的悲愤激情及其表达方式。只有在这两者基础上才能加深对辛词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提高对辛词的鉴赏水平。
菩 萨 蛮 书江西造口壁
一、词人名片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亲历金人统治下的屈辱和痛苦生活,让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公元1161年,金人南侵,中原起义军蜂起。辛弃疾聚众两千,隶属耿京为掌书记,奉命南下与南京朝廷联络。归来途中听说张安国叛杀耿京,便率领五十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为此,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时年二十三岁。
二、诗词故事
鹅湖之会
陈亮是南宋抗战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名词人。身为布衣,却多次上书议政,力主抗战,反对求和,被当权者忌恨为“狂怪”。公元1188年冬日,陈亮不远数百里,从浙东来到江西上饶之带湖拜访辛弃疾。留住十天,并同游今日江西铅山县东北之鹅湖。雪花纷飞,两人的思绪与豪兴也纷飞,纵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不亦快哉。别后两人互作词唱和。这一千古美聚被称为“鹅湖之会”。
三、文题背景
菩萨蛮,原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据苏鹗《杜阳杂编》载:“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一路进兵江西,紧追隆裕太后。据《乾隆赣县志》记载:隆裕太后由洪州(今南昌)沿赣江南奔,至皂口弃舟登岸,以农夫肩舆而行,逃至虔州(今赣州)。时金兵追击至皂口,“不及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