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90+4960字。

  《日知录》三则
  1.连线作者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改名炎武,字宁人。因家乡有一亭林湖,故学者尊他为亭林先生。
  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鼻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作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他著作繁多,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用毕生心力所著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读书札记的合集,以考据性文字居多,内容丰富,考证翔实,集中反映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2.整体感知
  《日知录》是顾炎武花了30多年心血“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笔记形式的著作,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贯通古今,博大精深,在政事、世风、礼制和科举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书中的经世思想是非常丰富的。顾氏提出了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社会兴衰的观点,他认为“风俗衰”是乱之源,并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奢靡浮华的社会风气是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他说评价君主的功绩首先要看社会风气:“论世而不考其风俗,无以明人主之功。”他不但从政治上提出了整顿“人心风俗”的具体措施,如重流品、崇厚抑浮、贵廉、提倡耿介和俭约等,还从经济上分析了“人心风俗”败坏的原因,认为要使风俗变好,必须有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物质条件。除正面倡导培养人心风俗、加强礼治外,他还强调法制,主张严惩败坏世风的贪官奸臣,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
  顾炎武看到了“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进行社会变革,提出要顺势而行,“物来而顺应”的变革思想。对于君主的地位,君主与臣下的关系,顾炎武
  ……
  《日知录》三则练习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舛漏(chuǎn)  菑(zī) 畲(shē)  潢潦(huánɡ)
  B.摭拾(zhě)  剿袭(jiǎo) 绛紫(jiànɡ)  谀佞(nìnɡ)
  C.无稽之言(jī)  庶乎(shù) 襟(jīn)  裾(jù)
  D.名誉(yù)  誊写(tēnɡ) 润身(rùn)  刘挚(zhì)
  2.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乐道人之善也   道:说。 B.而其中小有舛漏  舛:差错。
  C.士当以器识为先  器:器量。 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摭:拾取。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无稽之言,剿袭之说 B.欧阳永叔与学者言
  C.皆以一生精力成之 D.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马牛而襟裾     B.然则以文人名于世
  C.焉足重哉  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 B.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C.然则以文人名于世 D.此子书之一变也
  6.完成下面的文学常识填空。
  顾炎武(1613—1682),__________(朝代)思想家、文学家。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他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人称__________。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加“______”反对宦官擅权的斗争。一生严于律己,操行卓越,身处逆境而终无颓唐之想,表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精神。顾炎武著作,有《亭林诗文集》、__________、《音学五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