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510字。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7《儒林外史》
  匡超人
  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学中讽刺艺术的营养,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卷。这部小说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细腻地刻画了一群追求功名富贵的各种类型的封建儒生和贪官污吏的丑恶面目,剖析了当时读书人的丑恶变态的灵魂,塑造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匡超人、严贡生等一系列典型人物,对奴役毒害他们灵魂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让我们一起走进《儒林外史》,了解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是如何蜕化变质的。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重点。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在他手里斥卖殆尽。后又屡试不第。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着较清醒的认识。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只因喜欢杜牧诗句“人生只合扬州老”而名声大噪。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但随着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世俗的浅薄、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一切使他胸中郁结了仇世嫉俗之情。安徽巡抚赵国辚荐举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贵的态度,托病拒绝了。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别人都去瞻迎“盛典”,而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示了对最高封建统治者的鄙视。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吴敬梓在穷愁困苦中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传世杰作,大约在乾隆十四年(1749)49岁时已基本完稿。此后数年,他还在不断地修改。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肄业 衣衾
  廪生 给事中
  妆奁 拗 执拗
  诰命 拗口
  什物 拗开
  2.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眼花liáo乱 cuò火积薪
  春色liáo人 手足无cuò
  歌声liáo亮 犬牙交cu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