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300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卷
  (150分,150分钟)
  第Ⅰ卷(共39分)
  1、下列各项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霄   踯躅(zhí zhú)   绰约(zhuó)    扁舟子(piān)    回眸一笑
  B.轩冕   绸缪(chóu miù)  戎马(róng)    捣衣砧(zhēn)    豆蔻词工
  C.危樯   迤逦(yǐ lǐ)     荠麦 (jì)     玉簟秋(diàn)    列却霹雳
  D.祠堂   潺湲(chán yuán) 碣石(jié)     玉搔头(sāo)     云栈萦纡
  2、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B.面对印尼发生的四十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和海啸,我们的救援工作一定要有宏观意识,避免目无全牛。
  C.投资者在把握波浪脉络后还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在起伏不定的股市中,唯有把握大势,波段操作,才能游刃有余。
  D.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肯綮,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3、《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3分)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4、结合《春江花月夜》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C.“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
  5、下列对杜甫的《登岳阳楼》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是对句,写诗人过去只是听说过洞庭水的美景,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岳阳楼,这里一今一昔之间表达出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B.颔联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
  C.颈联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叶孤舟。
  D.尾联诗人由身世之悲转向国家之忧,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6、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