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70字。

  【2014温县一中精品教案】人教课标版必修二第5课《离骚》
  李秀丽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常用实词和诗歌大意。
  2、掌握香草美人传统。
  3、理解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常用实词;掌握香草美人传统。
  【教学难点】
  理解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常见常用实词和诗歌大意。
  【教学设想】
  1、学生课前自读梁衡《读屈原》,初步感知屈原思想;充分预习课文,详细批注字词句,
  2、课堂上让学生熟读诗歌,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有问题的地方做标记,之后小组讨论解疑,教师重点点拨,最后以活页形式加以检测。
  以考促学,重在让学生动起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掌握香草美人传统。
  2、理解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一、导入
  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对离骚做了明确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即遭受忧怨。不仅如此,他还指出本诗的创作起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由此可见,《离骚》与“怨”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段,找出有关屈原怨的语句,思考屈原有哪些怨?请加以概括。
  二、文本分析,探究屈原思想。
  (一)研习第一段,探究“怨”字背后蕴含的“忠”情。
  问题一:找出有关屈原“怨”的语句,思考屈原有哪些怨?请加以概括。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用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这些语言来对应概括屈原的怨情。
  ①灵修浩荡,不察民心王——听不聪
  ②众女嫉余蛾眉,谣诼谓余善淫——谗谄蔽明
  ③时俗工巧、偭规改错、背绳追曲、竞周为度——邪曲害公
  明确:
  ①、③ 同学们较容易理解概括,关键是第②“蛾眉”之美人之喻不好理解。  
  引导方案:
  ①材料补充。
  屈原——蛾眉
  A、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司马迁《屈原列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