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46份打包)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全面掌握表达技巧,合理分析艺术效果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把握小说文学规律,探究艺术性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把握要点会压缩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辨析病句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辨析并修改病句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表文转换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常见双音节词容易写错的字归类便览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成语基础梳理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分析环境描写,掌握解题技巧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基础梳理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扩展语句与情境写作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理解文言句子大意,掌握重点词语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 第1课时名句名篇积累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宏观把握散文布局谋篇,多向分析句段作用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理解词句含意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明辨散文手法,多角度切入,赏析结合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散文题意定方向,探究讲层次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体察散文内外语境,由浅入深细解词句内涵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读”出散文有效信息,善于加工提炼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词虚词基础梳理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图文转换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挖掘小说文本内涵,探究思想性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 第1课时文言语境中的实词意义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 第2课时文言实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不虚,表情达意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整体阅读及应考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第1课时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第1课时选用、变换句式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第2课时在修辞藻饰中感悟传统文化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语言表达应准确、鲜明、生动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在成语中感悟传统文化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掌握概括情节的方法,认识情节的多种作用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掌握基本语法知识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准确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形象的作用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字形 第1课时字形基础梳理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字形 第2课时在音韵铿锵中感悟传统文化讲义.doc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字音基础梳理讲义.doc
第1课时 字音基础梳理(复习课)
——多音字、同音(音近)字、形声(形近)字、习惯性误读及其他
同音诗趣
一首诗中仅有一、二字与它字谐音,尚属常见。但整首诗使用同音字就绝无仅有了。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在他的《语言与符号系统》一书中收录了这样一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叫嵇熙的人与一头犀牛在溪边嬉戏的情景:
西溪犀,喜嬉戏。犀吸溪,戏袭熙。嵇熙夕夕携犀戏,嵇熙嘻嘻希息戏。嵇熙细细习洗犀,惜犀嘶嘶喜袭熙。
请你先来读一读。然后回答问题。
请问这首诗中,除了哪几个字外,全都读作“xi”音,只是四声有所不同而已?
答案 诗中除了“嵇”“携”“嘶嘶”几个字外,全都读作“xi”,只是四声有所不同而已。由此不难看出汉字的表现力令人惊叹。
1.(2013•江苏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
B.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
C.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
D.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解析 A项,“亢”“伉”读kànɡ,“吭”读hánɡ,“沆”读hànɡ。B项,“稂”“锒”“琅”均读lánɡ,“阆”读lànɡ。C项,“孩”“骸”读hái,“骇”读hài,“赅”读ɡāi。D.圴读kuì。
答案 D
2.(2012•江苏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
B.蹒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 昭示/软着陆 荒诞/肆无忌惮
D.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
解析 A项,依次读jí,ɡuàn,bīn。B项,依次读shān,jià,bó/bèi。C项,依次读shè,zhāo/zhuó,dàn。D项依次读chàn/qiān,chǔ,bì。
答案 A
3.(2010•江苏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一组是( )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解析 C项,依次读dù/duó,zhǎnɡ/chánɡ,jiě/xiè。A项,依次读tán/dàn,yè/yàn,nàn。B项,依次读xiān/xiǎn,bó,xié/yè。D项,依次读cēn/shēn,mǐ,xù/chù。
答案 C
(精彩PPT名师讲解)
联想矫正
①忏悔qiàn纤维qiān
②引吭高歌kánɡ一声不吭kénɡ
③软着陆zháo着急zhāo
答案 ①chàn/xiān ②hánɡ/kēnɡ ③zhuó/zháo
重组再练
①悖时 蓬勃 脖子 ②舟楫 编辑 修葺 通缉 作揖
③昭示 诏书 涎泽 ④诞生 诞水
答案 ①bèi/bó/bó ②jí/jí/qì/jī/yī ③zhāo/zhào/zhǎo ④dàn/xián
考点一 多音字
[先做 后讲]
1.请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①劲劲敌 2014•山东卷疾风劲草 2014•天津卷
②角角斗士 2014•江西卷独角戏 2013•重庆卷天涯海角 2010•重庆卷
……
第2课时 在音韵铿锵中感悟传统文化(迁移课)
“季达”的两把大“爹”
清代有个监生常读白字,一天,他的一位朋友看他正在读书,便问他:“仁兄在看什么书?”他回答说:“《木许》。”友人一听,十分诧异,说:“《木许》一书实未见过,请问书中所记的是什么人?”他回答:“有一季达(李逵),手使两把大爹(斧),有万夫不当之男(勇)。”友人听罢才知他把字读白了,忍俊不禁,就吟诗道:“千古珍本一《木许》,姓季名达更为奇。手使两把大板爹,万夫不当是男儿。”
悟精神内涵 练妙笔生花
极易念错的名字 汉字中有许多人名、地名、族名、政权名或其它事物名称,很容易读错,需要特别注意加以辨认识读,否则极容易贻笑大方。
比如下面这些常见的药材名称,有时候连医生都容易弄错呢,一起来看看你读对了么!
苍术(zhú) 川芎(xiōng)
紫菀(wǎn) 牛蒡(bàng)
菝(bá)葜(qiā) 蛤壳(gé ké)
酢(cù)酱草 檧(sōng)木根 下面这些字,你能正确识读吗?请读读看。
女娲( ) 禅( )让
炮烙( ) 镐( )京
会稽( ) 曹丕( )
蔡邕( ) 大宛( )
召( )公 墨翟( )
虞姬( ) 张骞( )
邗( )沟 燕( )国
鞑靼( ) 高句( )丽
答案 wā shàn páo luò hào kuài jī pī yōng yuān shào dí yú jī qiān hán yān dá dá gōu
含蓄的谐音 两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称为“谐音”。以谐音字表达意思,往往有含蓄委婉的效果。古人创作诗词、对联或歇后语时,就经常使用谐音字。例如歇后语“和尚撑伞——无发无天”,后半部分的“发”跟“法”同音,就是运用了谐音字,其意思实为“无法无天”。
再如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了一首《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诗中的“晴”字与“爱情”的“情”同音,表面上写天气,内里却是写男女之情,语意委婉,值得再三玩味。 三国时的吴国名将吕蒙,曾经运用谐音字写了一副十分有趣的对联,描绘自己落难时的窘境。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则为“六七八九”。
你能看得懂对联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联缺“一”,暗指“缺衣”。下联少“十”,实为“少食”。吕蒙运用谐音字,委婉地道出自己“缺衣、少食”的潦倒境况,令人印象深刻。
……
第二单元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第1课时 字形基础梳理(复习课)
巧写析字诗
据《归田琐记》中记载,明朝的陈询,因得罪了朝廷权贵而被贬出京城。在同僚好友为他饯行的酒席上,行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酒令:要求说出一个字,并将它拆开,再说两个字并将它们合成一个字,最后还要说一句诗,而且必须前后语句通顺,全文连贯。一个朋友先说: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句是唐代王维的诗句,此时的意思是:喝吧,尽情地喝,我们用这杯酒为你送行!
另一个朋友接着说: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________________。
“轰”字繁体为“轟”,由三个“车”字组成;最后一句是唐代杜牧的诗句,在这儿的意思是:登上车,我们的好友要远走他乡了!
陈询最后说: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
最后一句是《论语•微子》中柳下惠被贬黜时说的一句话,在此情景中的意思是:像我这样耿直不阿的人,怎能不一次又一次地遭受贬黜的厄运呢?
三人在行酒令时巧用析字,拆拼离合,表达了各自的心绪,各具韵味,相映成趣,耐人寻味!
请问,你能根据前后文填上恰当的诗句吗?
答案 劝君更尽一杯酒 远上寒山石径斜
1.(2014•四川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打蜡 顷刻 生死攸关 口干舌噪
B.飙升 印证 贻养天年 扶摇直上
C.巨擘 清彻 历久弥新 所向披靡
D.皱褶 荧屏 风生水起 精简机构
解析 A项“噪”应为“燥”。B项“贻”应为“颐”。C项“彻”应“澈”。
答案 D
2.(2011•江苏卷)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 胜卷在握 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 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 励精图治 咳不容缓 沧海桑田
解析 B项“卷”应为“券”,C项“拙”应为“绌”,D项
……
第二节 鉴赏人物形象
第1课时 准确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形象的作用(复习课)
小说家的本领
在禁止渔猎的季节里,马克•吐温在缅因州的森林里钓了三个星期的鱼,他收获很大。在回纽约的火车上,他向一个陌生人夸耀他的这一次钓鱼之行。那陌生人起初毫无反应,后来听着听着神色就变得严厉起来。
马克•吐温感觉到有些不对头,便说:“冒昧地问一句,先生,你是干什么的?”“缅因州的渔猎监督官。”那人接着又问:“你是什么人?”马克•吐温差点儿要把含在嘴里的雪茄咽下去。“天哪,说句实实在在的话,督官,”马克•吐温急忙改口说:“我是全美国最会说谎的人。”
马克•吐温的改口,很有小小说结尾的笔法。这种随机应变的本领,我们还真得向小说家好好学学!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鞋
刘庆邦
①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②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③“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④“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⑤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⑥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
第3课时 把握文学规律,探究艺术性(复习课)
“两船并行”与“八音齐奏”
明朝永乐年间的兵部尚书陈洽,自幼聪明过人。据说他八岁那年,一次随父亲到河边散步,看见两船驶来,有帆的一只比摇橹的一只行驶得快,父亲即景出联: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陈洽正思索下联时,忽然传来了悠扬动听的牧笛声,于是高声念道:八音齐奏,笛清莫若箫和。
想想:上下联各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各有什么含义?
答案 上联“橹速”“帆快”分别谐音“鲁肃”(三国时名臣,文官)、“樊哙”(汉朝刘邦的大将,武官),意思是文不如武;下联“笛清”“箫和”分别谐音“狄青”(北宋名将,武官)、“萧何”(汉朝刘邦的名臣,文官),意思是武不如文。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①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②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③“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④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⑤“骑士跳栏!”
⑥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⑦“玉兔食菜!”
⑧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⑨“山羊爬坡!”
⑩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⑪“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⑫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⑬“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⑭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
第3课时 把握要点会压缩(复习课)
一字点评古诗文
南宋学者李耆卿在《文章精义》里,用一字评点古人诗文,十分精妙。你能猜出他是怎么评点的吗?
论语气________;孟子气________;庄子气________;楚辞气________;
史记气________;汉书气________。
韩(愈)如________,柳(宗元)如________,欧(阳修)如________,苏(轼)如________。
答案 “论语气(平),孟子气(激);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汉书气(怯)。”这是很恰切的评论。谁都知道,孔子在《论语》中主要是以一位大教育家的面目出现的,书中言论大都言简意赅,富有格言的情味,所以说“气平”。孟子就不同了,他是—位雄辩家,言辞锋利,咄咄逼人,所以说“气激”。庄子颇具诗人气质,他的文章富于想象力,往往表现出特殊新奇的情味,所以说“气乐”。屈原一生饱受迫害,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凄苦沉痛,所以说“气悲”。司马迁具有过人的胆识,所作《史记》敢于对统治者进行批评和揭露,“气勇”当之无愧。班固的《汉书》反抗精神远不如《史记》,有的地方还持有与《史记》相反的见解,自然就显得“气怯”了。这里评论六部作品,用的是两相比较的手法:“平”与“激”相对,“乐”与“悲”相对,“勇”与“怯”相对。《文章精义》还有一条一字评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这里用比喻——以四种不同的水流,来形容四种不同风格的文章:韩愈文雄健,柳宗元文深邃,欧阳修文明畅,苏轼文豪迈。
1.(2014•山东卷)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 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
……
第三节 分析环境描写
第1课时 分析环境描写,掌握解题技巧(复习课)
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史记•滑稽列传》)
1.解释成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意思。
答案 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2.这则故事有何寓意?
答案 ①说话要切中要害,讲究劝谏的艺术。②张扬是一种风格,低调也是一种风格。
【参考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大夫。
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长官来朝奏事,奖赏一人,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三十六年。这些话都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
……
第四节 品析艺术技巧
第1课时 全面掌握表达技巧,合理分析艺术效果(复习课)
一别心知两地秋
下面是唐朝诗人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诗用了拆字,两字合起来就是作者表达的感情。你猜猜试试。
答案 “心”、“秋”合成“愁”,“秋”是悲哀愁苦的象征,正如宋人吴文英《唐多令》所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渡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